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氮磷比条件对外来种火炬树与本地种麻栎、荆条的种间关系的影响
【6h】

不同氮磷比条件对外来种火炬树与本地种麻栎、荆条的种间关系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氮(N)和磷(P)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这两种元素之间的相对关系可以反映土壤中的营养条件,在个体发育、碳同化、新陈代谢和繁育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对植物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有重要的影响。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条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由于人为氮、磷输入的比例失衡及氮、磷元素在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很多生态系统中的氮磷比发生了改变。随着氮磷比营养条件的改变,植物群落中优势种,植物间的种间关系也会随之改变。同时,外来种广泛使用给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当今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营养条件是外来植物定植新栖息地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许多外来植物在营养获取、营养利用及营养保持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对营养波动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在与本地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研究不同氮磷比条件下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的种间关系可以加深对外来植物生态影响的认识,并为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潜在的入侵植物提供依据。
  为了研究氮磷比营养条件改变对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种间关系的影响,我们选取了华北地区植被恢复中常用的外来植物火炬树(Rhustyphina)、本地植物麻栎(Quercusacutissima)和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作为研究物种,通过温室控制实验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根据野外森林土壤的调查数据,由低到高设置了三个氮磷比处理:5,15和45。每种氮磷比处理下以火炬树与麻栎或荆条混种的方式模拟种间竞争,并设置单种的处理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从植物功能性状入手对植物的生长、生理、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叶片化学计量学、种间关系等内容进行了测量和观察,比较了火炬树与麻栎、荆条的差异,并分析了火炬树对这两种本地植物的影响。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氮磷比营养条件的改变对火炬树、麻栎和荆条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三种植物的生物量在氮磷比5或15时最大;而氮磷比45时,三种植物的生物量积累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主要原因是高氮磷比时,氮磷元素失衡,磷元素成为限制因素,影响了植物的碳同化能力。生物量分配方面,低氮磷比时,三种植物均显著增加了根生物量比,提高对氮元素的获取能力;在高氮磷比时,均没有明显的生物量调整。火炬树生长快,冠幅大,叶生物量比重高,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低比叶重和高的氮磷元素利用效率,可以积累高生物量并具有较大的根生物量,在氮磷营养和光照的获取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对营养条件的改变适应能力很强。本地植物麻栎和荆条均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根,根冠比大,叶生物量比重小,在光合组织中的投入较少,生物量积累能力低,在营养元素和光照获取上均逊于火炬树。
  混种时,火炬树均具有远高于本地种的相对优势度系数,在种间关系中始终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并且这种竞争优势没有受到氮磷比条件改变的负面影响。与麻栎相比,火炬树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更小的比叶重、更高的光合氮利用效率和光合磷利用效率,将较多的氮磷营养分配到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组织中,具有更强的碳同化能力。虽然荆条在净光合速率、比叶重等性状上与火炬树类似,但由于火炬树生长快,冠幅大,对其产生了遮阴作用,抑制了其光合作用。虽然火炬树并没有对荆条的生理状态造成显著的胁迫作用,但其生物量积累受到严重影响。混种时,由于火炬树的竞争压力,本地种麻栎和荆条均调整了生物量分配,将更多的生物量投入到根,以获取更多的氮磷营养。而火炬树则保持了与单种时基本一致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上部分。这种生物量分配策略上的不同,导致火炬树在地上部分对光照的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结合其强的碳同化能力,保证其可以积累明显高于麻栎和荆条的总生物量。虽然火炬树的根生物量比重较麻栎和荆条小,但是其具有很高的生物量,使其在竞争中仍具有较高的根生物量,结合其在根表面积等性状上的优势,保证了其对氮磷营养元素的强竞争能力。在高氮磷处理中,火炬树显著增加了叶生物量比,在磷限制的情景下维持较高的地上部分碳同化能力,进而促进其地下对营养元素的获取,对该条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而本地植物麻栎和荆条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并没有进行调整,这种适应策略上的内稳性,反映出植物对不利环境较强的耐受性,有利于植物更好的适应营养胁迫的不良条件。但这种策略在营养条件波动时则比较保守,相比于外来植物火炬树,在环境变化下不利于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总之,与华北地区典型物种麻栎和荆条相比,外来植物火炬树在生长特性、叶片性状、根属性等植物功能性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其对不同的氮磷比营养条件表现出了更为积极的生物量和氮磷营养分配策略,保证其具有很高的生物量生产能力。得益于其更强的营养元素吸收能力,在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组织中更多的生物量和氮磷营养投入,火炬树在竞争中积累了远高于麻栎和荆条的生物量。这种在生物量和叶片营养分配中的权衡,是导致这几种植物在竞争中差异化表现的主要原因,并有助于火炬树在不同的氮磷比营养条件中始终保持绝对竞争优势。另外,在低氮磷比或高氮磷比条件下,即氮限制或磷限制时,火炬树可以产生较麻栎更多的生物量,并能够在人为活动造成的氮磷输入时适应的更快更好。此外,虽然在我们的研究中麻栎幼苗在竞争中生物量没有明显下降,但荆条幼苗因为火炬树的遮阴作用生物量显著下降,因此火炬树对本地植物的影响需要高度关注。在未来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外来植物的引入和管理应重视对外来植物植物功能属性和当地土壤条件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当前主要的气候变化因素,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入侵潜力,以减少外来植物引入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生态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