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市不同降雨水平及温、湿度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
【6h】

成都市不同降雨水平及温、湿度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 研究地区

2 数据来源

3 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

3.1 描述性分析

3.2 回归分析

3.3 模型评价和敏感性分析

1.1 气象因素概况

1.2 其他感染性腹泻的三间分布

2 不同降雨水平及温、湿度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

2.1 气象因素与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相关分析

2.2 不同降雨水平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

2.3 温度、湿度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

讨论

1 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

2 不同降雨水平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

3 温度、湿度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

结论

优点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当前,气候变暖不断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传染病的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造成病原体及媒介生物、传播途径和宿主免疫力等各方面的改变,从而影响了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气象因素对人群的健康影响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多数研究显示气象因素,尤其是温度、湿度、降雨与介水传染病关系密切。
  感染性腹泻是一种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和)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腹泻病,主要临床症状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呕吐和发热等;其他感染性腹泻是中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是指除霍乱、痢疾(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由于引发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较多,并且缺乏有效的疫苗预防,所以一直以来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既往研究显示:在降水期间,尤其是在强降水期间,当地水质会通过多种途径受到污染,如携带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污水会渗入供水系统造成交叉污染;水流的径流作用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降水造成的水洼也为蚊虫等病原菌携带者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繁殖环境;大雨和洪水还有助于将病原体快速运输到供水系统,这些因素均会促使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此外,温度和湿度也会直接影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自然界的生存和繁殖,还可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模式,对传染病的发生产生间接影响。
  既往研究多关注强降水事件对腹泻病的影响,而关于小雨、中雨等低降雨量与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关系研究较为少见;对不同降雨水平的划分常依照百分位数法(常用P90、P95、P99),而这种方法相对笼统粗糙,使得研究结果的指导意义有限;此外,多数研究集中于探讨极端天气事件(如极端降水、暴雨洪涝)或单个气象因素(如温度)对传染病发病的影响,尚未见到有关气象因素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关系综合研究的报告。基于此,本研究利用2005-2012年传染病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根据国家气象局的划分标准,将降雨分为不同等级,通过建立定量模型,计算不同降雨水平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人群进行分层分析,以确定脆弱人群;并进一步对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获得暴露-滞后-风险效应关系及不同效应的致病影响,为有效防治其他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
  (1)了解其他感染性腹泻的三间分布特征;
  (2)探讨不同降雨水平对全人群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
  (3)探讨不同降雨水平对各人群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确定脆弱人群;
  (4)发现温、湿度与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暴露-滞后-风险效应关系;
  (5)探讨极端温、湿度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
  研究方法:
  选择四川省成都市作为研究现场。2005-201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数据来源于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同期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首先对气象因素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获得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其次,按照中国气象局对降水等级的划分,将降水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即在24h内,降雨量在0.1-9.9mm之间为小雨,在10-24.9mm之间为中雨,在25-49.9mm之间为大雨,在50-99.9mm为暴雨,在100-249.9mm为大暴雨,基于此,采用广义相加模型计算不同降雨量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再针对不同人群(分性别、年龄),分别建立广义相加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找出脆弱人群。
  将温度和湿度以交叉基的形式纳入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在控制其他气象因素及长期趋势和季节性的混杂影响后,获得其与疾病的暴露-滞后-反应关系;将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的P1、P25、P75和P99分别定义为极冷、冷、热、极热、极干燥、干燥、湿、极湿,进而定量分析不同效应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软件选用R3.1.2,空间分布描述采用Arcgis10.0。
  研究结果:
  (1)描述性分析:2005-2012年成都市共出现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52699例,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32∶1;年龄分布上,4岁以下儿童占比最高(59.48%),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最少(5.89%);职业分布上,儿童发病构成比最高(61.34%),以散居儿童为主,工人发病构成比最低(2.53%);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具有2个高峰,夏季高峰在6-9月,冬季高峰在10-12月,时间序列分布与气象因素大体一致。
  (2)不同降雨水平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影响:对于全人群,小雨在滞后4d呈现最大保护效应,RR值为0.965(95%CI:0.944-0.986);中雨在滞后期内与发病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大雨在滞后1d呈现最大危害效应,RR值为1.092(95%CI:1.028-1.159);暴雨在滞后21d呈现最大保护效应,RR值为0.882(95%CI:0.788-0.987);大暴雨在滞后21d呈现最大危害效应,RR值为1.519(95%CI:1.228-1.879)。
  (3)脆弱人群分析:对于小雨,女性和5-14岁儿童为脆弱人群,RR值分别为1.034(95%CI:1.000-1.069)、1.081(95%CI:1.003-1.165);对于中雨,女性和5-14岁儿童为脆弱人群,RR值分别为1.069(95%CI:1.001-1.141)、1.197(95%CI:1.047-1.369);对于大雨,女性和5-14岁儿童为脆弱人群,RR值分别为1.135(95%CI:1.039-1.240)、1.357(95%CI:1.141-1.614);对于暴雨,男性和0-4岁儿童为脆弱人群,RR值分别为1.164(95%CI:1.018-1.332)、1.154(95%CI:1.014-1.313);对于大暴雨,男性和≥65岁老人为脆弱人群,RR值分别为1.622(95%CI:1.223-2.151)、2.127(95%CI:1.034-4.376)。
  (4)温、湿度与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关系:温度在29.90℃时有最大危害效应,RR值为3.21(95%CI:2.54-4.07);湿度在90.20%有最大有害效应,RR值为1.60(95%CI:1.40-1.82);
  (5)极端温、湿度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影响:极冷、冷、热、极热效应的最大累积效应分别出现在0-2d、0-2d、0-7d、0-21d,RR值分别为0.67(95%CI:0.59-0.76)、0.88(95%CI:0.82-0.94)、1.20(95%CI:1.10-1.31)、2.19(95%CI:1.85-2.59);极干燥、干燥、湿、极湿效应的最大累积效应分别出现在0-21d、0-2d、0-21d、0-2d,RR值分别为1.13(95%CI:0.89-1.44)、0.98(95%CI:0.94-1.03)、1.53(95%CI:1.38-1.70)、0.96(95%CI:0.88-1.05)。
  研究结论:
  (1)不同降雨水平在不同滞后日呈现的效应有所不同,相关部门应加强在大雨和大暴雨后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防控。
  (2)应加强大雨后对于女性和5-14岁儿童、大暴雨后对于男性和≥65岁老人的防护。
  (3)温度、湿度与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关联呈非线性,当温度在29.90℃、湿度在90.20%时有最大发病风险。
  (4)相关部门应在热效应出现后的0-7d、极热效应和湿效应出现后的0-21d做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