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挝万象省纳勐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
【6h】

老挝万象省纳勐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矿区位置、交通及经济地理概况

1.3 研究综述

1.3.1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历史和现状

1.3.2 矿区前人地质工作概述

1.4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1.5 取得的成果与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2.1 早古生界

2.2.2 晚古生界-中三叠统

2.2.3 侏罗系

2.2.4 白垩系

2.2.5 古近系

2.2.6 第四系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

2.3.2 断裂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2.1 褶皱

3.2.2 断裂

3.3 矿区岩浆岩

3.3.1 花岗岩岩体地质

3.3.2 花岗岩岩石学特征

3.3.3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3.3.4 花岗岩岩体成岩环境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体产状与规模

4.1.1 Ⅰ-1铜银矿体

4.1.2 Ⅱ-1铜锌银矿体

4.1.3 Ⅱ-2铜银矿体

4.1.4 Ⅱ-3铜矿体

4.1.5 Ⅱ-4铜锌银矿体

4.1.6 Ⅲ-1铜(锌)矿体

4.1.7 Ⅲ-2铜矿化体

4.2 矿石的矿物成分

4.2.1 主要金属矿物特征

4.2.2 脉石矿物主要特征

4.3 矿石的结构构造

4.3.1 矿石的结构

4.3.2 矿石的构造

4.4 围岩蚀变及蚀变分带

4.4.1 围岩蚀变

4.4.2 蚀变分带

第五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规律研究

5.1 矿床成因研究

5.1.1 成矿物质来源

5.1.2 控矿因素分析

5.1.3 矿床成因分析

5.2 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

5.2.1 矿化富集规律

5.2.2 找矿标志

5.3 成矿模式

第六章 成矿预测研究

6.1 矿区岩矿石地球物理特征

6.1.1 磁性参数特征

6.1.2 电性参数特征

6.2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6.2.1 磁异常特征

6.2.2 中梯激电异常特征

6.3 成矿预测

6.2.1 预测靶区圈定的原则

6.2.2 预测找矿靶区的级别划分

6.2.3 预测靶区分述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参与科研与发表论文

图版Ⅰ

图版Ⅱ

图版Ⅲ

图版Ⅳ

展开▼

摘要

纳勐铜多金属矿区与普卡大型斑岩型-矽卡岩型金铜矿床属同一构造成矿带,地质、构造、岩浆岩、蚀变矿化特征类似,显示了纳勐矿区巨大的找矿前景。
   研究表明,纳勐铜多金属矿区主要出露的地层为石炭系结晶灰岩、侏罗系粉砂岩以及第四系。矿区褶皱构造主要表现为残缺背斜,轴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分为近南北向、近东西向以及北东、北西向。矿区岩浆岩活动频繁,主要的侵入体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体、钾长花岗岩侵入体、浅色细粒花岗岩侵入体以及斑岩侵入体。其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矿区的成矿母岩。
   矿区矿体主要产在灰岩与花岗岩的接触带上。矿体产状主要为透镜状、不规则脉状以及似层状。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磁铁矿、闪锌矿等。矿石的结构以交代结构、交代充填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主要以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和块状构造为主。
   矿床地质特征显示,纳勐铜多金属矿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石硫、铅同位素以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接触带上由陡变缓、由缓变陡处、以及岩体的凹部则为富矿体的赋存空间。
   综合地质、物探资料,在矿区划分出三个成矿预测区,为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