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空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静脉危象早期TF、TFPI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6h】

空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静脉危象早期TF、TFPI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实验器械

2.1.4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分组

2.2.2 实验流程图示

2.2.3 解剖观察

2.2.4 动物模型构建

2.2.5 TF、TFPI的浓度测定

2.2.6 组织学检查

2.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局部解剖结果

3.2 建立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模型的结果

3.3 静脉危象模型建立的结果

3.4 TF、TFPI的浓度测定结果

3.4.1 实验组与对照组间TF浓度比较

3.4.2 实验组与对照组间TFPI浓度比较

3.5 组织学观察结果

4 讨论

4.1 游离穿支皮瓣移植动物模型选择及评价

4.2 TF、TFPI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4.3 静脉危象后皮瓣的血运观察、TF与TFPI变化以及病理改变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穿支皮瓣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时外周血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inhabiter, TFPI)的变化规律,为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静脉危象的早期预警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方法:选取30只四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首先建立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模型。实验组术后结扎吻合静脉,中断皮瓣的静脉回流,建立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模型,对照组术后不结扎静脉。分别于术前、通血即刻、静脉结扎即刻、结扎后15min、结扎后30min、结扎后1h、结扎后2h、结扎后4h、结扎后6h、结扎后8h各时间点抽取兔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F和TFPI的浓度。并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切取适量皮瓣组织行病理学观察。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取P<0.05作为检验水准。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F浓度在皮瓣通血即刻均出现明显的升高,但两者无明显的差异(P>0.05)。两者于静脉结扎即刻恢复到术前水平。实验组随着皮瓣回流静脉的结扎成功构建静脉危象模型后,TF的浓度逐渐升高,于静脉结扎30min起TF的浓度开始出现明显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各时间点的TFPI浓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结果显示:随着穿支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的时间延长,皮瓣微循环内红细胞进行性聚集;在发生危象后4h内皮瓣的微循环未完全堵塞,血栓尚未完全贴壁;危象发生8h后微循环完全栓塞,血管周围组织发生不可逆性坏死。
  结论:⑴TF浓度在穿支皮瓣发生静脉危象30min后即能检测到明显增高,TF可望应用于穿支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的早期诊断。⑵穿支皮瓣发生静脉危象后,TFPI的浓度无显著变化,目前尚不能证实该因子对于穿支皮瓣静脉危象的早期预警有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