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并购战略研究
【6h】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并购战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逻辑结构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2 本文相关理论概述

2.1 企业并购概念与类型

2.1.1 并购的概念

2.1.2 并购的基本类型

2.2 并购动因理论

2.2.1 跨国并购动因理论概述

2.2.2 中国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2.2.3 中国的三次并购浪潮

2.3 横向并购效应分析

2.3.1 规模经济的定义

2.3.2 规模经济效应的来源之一——成本下降

2.3.3 规模经济效应的来源之二——市场支配力增强

2.3.4 实施横向并购规模经济的可行性

2.4 国外五次并购浪潮

2.4.1 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

2.4.2 第二次企业并购浪潮

2.4.3 第三次企业并购浪潮

2.4.4 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

2.4.5 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

3 时代新材海外并购战略的分析

3.1 时代新材的基本情况

3.1.1 公司基本情况

3.1.2 公司管理架构

3.2 时代新材海外并购的外部环境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文化环境

3.2.4 技术因素

3.2.5 环境因素

3.2.6 法律因素

3.3 时代新材海外并购战略目标

3.3.1 海外并购战略的重要性及认识

3.3.2 总体战略思路

3.3 相关资源与能力分析

3.3.1 资金

3.3.2 技术

3.3.3 人力资源

3.3.4 文化

3.3.5 SWOT分析

3.4 并购目标选择的标准

3.4.1 控制权收购

3.4.2 核心技术及团队

3.4.3 市场业绩

3.4.4 财务绩效

3.4.5 股东交易意愿

3.5 顾问机构的功能及其作用的发挥

3.5.1 顾问机构的作用及必要性

3.5.2 正确认识顾问机构的作用

3.5.3 顾问机构选择的标准及程序

3.5.4 与顾问机构工作机制的建立

3.6 时代新材并购战略分析结论

4 时代新材海外并购战略的实施

4.1 目标企业的选择

4.1.1 目标企业搜寻的策略与方法

4.1.2 筛选过程

4.1.3 筛选结果与论证

4.1.4 与目标公司建立联系

4.2 顾问机构的选择

4.3 交易方式的设计

4.3.1 交易结构

4.3.2 财务支付方式

4.4 协同与整合方案设计

4.4.1 协同效应分析

4.4.2 整合方案设计

5 风险识别与防范

5.1 并购战略与交易过程风险识别

5.1.1 目标企业所处政治环境

5.1.2 目标企业所处法律环境

5.1.3 融资风险

5.1.4 汇率风险

5.1.5 目标企业估值风险

5.2 并购整合风险识别与防范

5.2.1 核心人员流失风险

5.2.2 文化融合

6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世界经济的整体衰退,尤其是2011年以来欧元区债务危机的不断恶化,以及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的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包括制造业在内的诸多传统优势产业陷入了困境。海外并购逆势迎来了历史性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浪潮再次掀起,“海外抄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近年来,中国企业实施的海外并购案例不断增多,交易金额也不断扩大。如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Volvo)的全部股权,成为目前中国制造业领域中的最大一宗并购案。
  但对于大多数准备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并购的复杂程序、难度及风险较国内并购无疑要大得多,且目前国内成功的海外并购案例不多。考虑到中国制造业需要通过并购获取技术、品牌及市场等,实现产业升级,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适当研究成功的中小规模的并购案例无疑是有帮助的。
  本文根据相关并购理论,对A股上市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时代新材”)的海外并购战略进行分析,并通过其并购澳大利亚Delkor公司这一案例来说明战略的实施过程,从而对战略驱动的海外并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由此指出清晰的并购战略是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的结论。
  本方共分6章。第1章绪论主要说明本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逻辑结构及方法等;第2章对本文涉及的相关并购理论进行阐述;第3章对时代新材的海外并购战略进行了分析;第4章展示了时代新材海外并购战略的实施过程;第5章对海外并购的风险如何识别及防范进行了介绍;第6章是对本文的总结。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根据并购相关理论,对并购战略的形成及其实施的跨国并购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解释了战略驱动型并购的基本原理。由此得出的经验与结论不失普遍性,具有较为现实的借鉴意义。
  本文的不足之处是样本空间有限,尚未对更大规模海外并购的战略实施进行对比分析,这也是将来要完善的工作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