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良Round-block技术面部除皱术
【6h】

改良Round-block技术面部除皱术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 言

正 文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典型病例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面部年轻化手术基础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面部除皱术是应用最广泛的美容手术之一,其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代的术式变化,即皮下分离提紧的第一代技术,皮下分离加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分离提紧的第二代技术,深部及复合除皱术的第三代技术。20世纪70年代,自Mitz与Peyronie对表浅肌肉腱膜系统这一解剖结构进行详尽描述后,皮下分离提紧的第一代技术便淡出了历史舞台,但SMAS技术的除皱术与深部及复合除皱术的推崇者仍就各自技术的优缺点争论不休。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两者手术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深部及复合除皱术冗长的手术恢复期及突出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近年来SMAS除皱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创伤小、恢复快的单纯SMAS筋膜悬吊技术除皱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Stocchero于2001年首次提出Roundblock技术除皱术的概念,他通过荷包缝合方式将颊部及颈部SMAS筋膜环形收紧并固定于耳廓上方的颞深筋膜上,手术十分简便,对下颌缘及下面部的组织松垂改善效果好,但对中面部的组织松垂改善十分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中面部松垂的颧部脂肪垫没有得到充分上提,另外特殊环形器械的应用也限制了它的推广使用。为此,我们对Roundblock进行改良,提出了一种颊颈部SMAS筋膜悬吊联合颧脂垫上提的中、下面部除皱术,即改良的Roundblock技术除皱术。
  目的:探讨改良的Roundblock技术除皱术应用于中、下面部及颈部软组织上提的手术效果。
  方法:采用颞部发际内-耳前-耳后-枕部发际缘的传统除皱术切口,于中、下面部及颈部进行局限性皮下剥离,应用3-0Proline缝合线以荷包缝合方式将颊部及颈部SMAS筋膜环形收紧整体上提固定于耳廓上方坚韧的颞深筋膜上,同时将颧脂肪垫向外上方悬吊于相应部位的颞深筋膜处,达到中、下面部及颈部松垂组织的复位固定。应用鼻唇沟与下颌缘形态分级标准于对中、下面部老化程度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老化评分。所有数据均由SigmaStat3.5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_X±SDE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调查手术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十分不满意五个等级。
  结果:自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我们应用该项技术共为32例女性施行中、下面部除皱术,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为43岁,随访时间3~22个月。3例患者术后口周及下睑出现皮下青紫,两周后自行消退,无血肿、血清肿、皮肤坏死、神经损伤或耳廓畸形等并发症。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鼻唇沟与下颌缘形态及中、下面部整体老化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患者鼻唇沟与下颌缘形态及整体老化组间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超过1年患者人数为16人,12位患者表示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3位患者表示满意,1位患者表示一般,无明显改变。
  结论:改良的Roundblock技术面部除皱术,避开SMAS筋膜深层的剥离,将颊颈部SMAS筋膜悬吊于耳上坚韧的固定结构上,同时进行颧脂肪垫上提,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对于中、下面部及颈部组织松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