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锥形束CT三维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准确性的研究
【6h】

锥形束CT三维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准确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 实验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1 样本选取与保存

2 样本的制备

3 实验分组的设计

4 实际长度组的测量方法、准确性及误差分析

5 根尖定位仪组仪器及实验模型的选择

6 CBCT组设备及扫描参数的选择和模型的设计

7 第三方可视化图形处理软件的选取

8 三维测量的准确性及误差分析

9 统计学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锥形束CT在牙体牙髓病三维诊疗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实验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离体牙,将所得数据导入三维可视化图像软件中进行处理,并测量根管工作长度,与传统测量方式相比较验证其测量的准确性。并且检验在弯曲根管中CBCT在不同轴面上测量工作长度的准确性。
  方法:
  1.样本采集:收集因牙周病或正畸治疗拔除的成人前牙,选取牙体完整、无龋坏、未经治疗,剔除牙根隐裂、根尖孔粗大、根尖吸收的牙齿。5.2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去除根面软组织,超声工作尖去除根面结石及异物。通过X线沿离体牙的颊舌向和近远中向平行投照,从X线片中挑选出具有圆形或椭圆形单根管的牙齿共49颗。标记编号后,室温条件下保存于10%福尔马林缓冲液。
  2.牙体预备:从离体牙的牙冠中1/3横向截断,形成统一的参考平面。常规开髓,揭顶,探查并疏通根管。ProTaper机用镍钛锉Sx敞开根管上部1/3,形成直线通路。5.25%次氯酸钠溶液反复冲洗浸泡根管,去净根管内牙髓组织。将离体牙浸泡于生理盐水中,确保根管内没有其它电解质溶液存在。
  3.实验分组:49例样本均采用不同测量方法所得数据分别记录为:实际长度Actual组、根尖定位仪EAL组、CBCT组(其又分为近远中MD组、颊舌BL组、最弯曲Curve组)。
  Actual组:将K锉插入已开髓的离体牙根管中,在手术显微镜放大20倍视野下观测根尖。当K锉尖端与解剖根尖孔界面平齐后,冠部以橡胶止动片固定。测量并记录橡胶止动片下端至锉尖的长度。
  EAL组:制作由生理盐水和琼脂组成的根尖定位仪体外测试模型。把K锉插入离体牙根尖部并没入到琼脂内,使用Raypex5根尖定位仪进行测量。当定位仪的显示屏显示到达第一个红格即Apex时,把K锉的橡胶止动片移至冠部。测量并记录橡胶止动片下端至锉尖的长度。
  CBCT组:将离体牙按照编号顺序固定在圆形蜡带,并置于KaVo3DeXam锥形束CT机中进行扫描。将数据导入到第三方软件中分割和重建。分别在矢状窗口和冠状窗口上观测,沿根管的中心并顺应根管的弯曲,测量冠部平面最高点至解剖根尖孔平面的距离。在3D窗口模式下,选取根管弯曲角度最大、弯曲数目最多的平面作为最弯曲面,测量该平面内从冠部到根尖孔的距离。并记录下每颗牙齿根管的弯曲数目和最大弯曲角度。
  所得五组数据均精确至0.01mm并减去0.5mm作为最终的工作长度。统计分析EAL和CBCT各组数据与Acutal组间的差异,在不同根管弯曲数目下各组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根管弯曲角度下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符合标准49颗离体牙,其中上颌中切牙8颗,侧切牙4颗,尖牙1颗;下颌中切牙20颗,侧切牙9颗,尖牙7颗。以根管弯曲的数目和弯曲的最大角度分类。根管0弯曲的离体牙为3颗,有1个弯曲的为26颗,有2个弯曲的为12颗,有3个弯曲的为6颗,有4个弯曲的2颗。根管弯曲度小于10°的有27颗,根管弯曲度大于10°小于25°的有22颗。
  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秩和检验方法分析,5组数据整体比较后,再进行两两配对的秩和检验。得出最弯曲组与实际长度一致性最好,其次是颊舌面和近远中面组,最后是根尖定位仪组。在加入根管弯曲数目和弯曲角度的限制条件后,仍然维持上述结论。因此,CBCT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不受根管弯曲数目及角度的影响。
  结论:对于具有单根圆形、椭圆形根管的牙齿,CBCT无论从颊舌面、近远中面和最弯曲面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其准确性均较根尖定位仪高。在弯曲根管的比较中,无论根管弯曲数目的改变还是弯曲角度的改变,CBCT的测量准确性同样都优于根尖定位仪。因此可以得出,锥形束CT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可以成为确定根管工作长度环节中一项新的测量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