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CON渗透树脂对正畸后脱矿和着色釉质表面的疗效观察
【6h】

ICON渗透树脂对正畸后脱矿和着色釉质表面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样本收集

2 实验材料及仪器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 牙面颜色变化

3 Ultradent比色(W值)的变化

4 SMV的变化:

5 镜下脱矿深度的变化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正畸后白垩斑的防与治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临床正畸治疗结束后,粘接托槽牙面的脱矿和染色是影响患者和医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传统的创伤治疗方法现在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渗透树脂微创技术应运而生,它是利用毛细虹吸作用渗透入脱矿的釉质结构中,充填脱矿的釉质,临床上用来治疗早期釉质龋、氟斑牙等,但是其对于正畸后牙面脱矿和染色的作用,未见有文献报道。
  本实验采用人工方法建立正畸后釉质脱矿染色模型,通过比较ICON渗透树脂、Opalecence美白系统、氟化泡沫三种材料处理正畸后脱矿和着色釉质表面前后的颜色、显微硬度及脱矿深度的变化,探讨渗透树脂对正畸后脱矿和着色牙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1.牙齿预备:收集112颗由于正畸原因需要拔除的前磨牙,用抗酸指甲油均匀地将牙齿除颊面外的各部分覆盖。
  2.制备牙齿脱矿和染色模型:将样本牙编号后置于37℃恒温水浴箱中,用配置好的脱矿液以及染色液分别处理,制成正畸后牙齿脱矿和染色的模型。
  3.分组处理:将处理好的样本牙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四组(n=28),分别用去离子水(对照A组)、ICON渗透树脂(B组)、Opalecence美白系统(C组)、氟化泡沫(D组)处理。
  4.测量牙齿色阶、表面显微硬度及脱矿深度:分别于处理前、处理即刻(T0)、处理两周(T2)、处理四周(T4)时按照Ultradent比色板对样本牙进行比色、读数(W);比色完成后将样本牙沿颊舌向一分为二,将同一样本牙的一部分颊面朝外用牙科自凝树脂进行包埋,制作成样本块用来测定其表面的显微硬度值(SMV),其另一部分打磨制作成牙磨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脱矿深度。
  5.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故统计描述采用?x±s,组间、组内比较使用方差分析,进一步对四个样本做两两比较使用SNK(Student-Newman-Keuls)法,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1.肉眼观察
  经过脱矿、染色的样本牙表面粗糙无光泽,颜色暗红。用去离子水A组、ICON渗透树脂B组、OP美白系统C组、氟化泡沫D组四种药品分别处理脱矿及染色牙样本后,T0时用肉眼观察可见A组牙面基本无变化,B组处理完后,牙面所染红色基本无改变,但是用气枪吹干牙面可见牙面粗糙度较处理前明显降低,且牙面有牙样光泽。C组处理后牙面颜色改变明显,但牙面粗糙度改变不大,牙面无光泽。而D组牙面无变化。分别于T2、T4时肉眼观察可见A组牙面颜色基本无改变,B组样本牙表面颜色改变不大,但是牙面粗糙度降低明显,牙面光泽度最好。C组样本牙表面暗红色基本消失,但牙表面粗糙度改变不大。D组牙面颜色基本无改变,吹干牙面后可见牙面粗糙度较T0时有所降低。
  2.色阶(W值)的变化
  2.1 对药品处理前四组样本牙的W值进行统计分析,四组数据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73>0.05,说明处理前四组W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处理前四组的色阶水平一致。
  2.2 药品处理T0时四组样本牙的W值分别为:18.00±0.82、14.14±1.46、2.86±2.04、17.43±0.98;处理T2时的W值分别为:17.71±1.25、13.85±1.57、6.71±3.55、15.29±2.21;处理T4时的W分别为:15.86±2.79、15.86±1.07、6.71±3.50、15.00±1.00。分别对T0、T2、T4时四组样本牙的W值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0、T2、T4时四组样本牙组间W值差异均有意义(P<0.05),SNK结果显示:T0、T2、T4时均是C组的W值最小。对A、B、C、D组在三个时间的样本牙W值进行组内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C组外(P<0.05),其余A、B、D三组组内不同时间的W值差异没有意义(P>0.05), SNK结果显示C组组内W值T2时最小。
  3.显微硬度值(SMV)的变化
  3.1 对药品处理前四组样本牙的SMV进行统计分析,总体方差齐且满足正态分布,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42>0.05,说明处理前四组SM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处理前四组的表面显微硬度水平一致。
  3.2 处理即刻测量四组样本牙的SMV分别为:209.58±34.92、236.68±21.74、213.06±37.95、210.78±37.66;处理两周后的SMV分别为:229.01±31.81、404.48±56.38、379.02±69.13、355.93±28.98;处理四周后的SMV分别为:251.62±29.63、365.47±46.11、352.03±36.85、344.94±54.47。分别对 T0、T2、T4时四组样本牙的SMV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T0时不同组间SMV差异没有意义外(P>0.05),其余两个时间段组间SMV差异有意义(P<0.05),SNK结果显示:T2、T4时均是B组的SMV最大。对A、B、C、D组样本牙在三个时间的SMV进行组内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A组组内不同时间段的SMV差异没有意义外(P>0.05),其余三组组内SMV差异均有意义(P<0.05),SNK结果显示B组组内SMV是T2时最大。
  4.镜下脱矿深度的测量
  4.1 对药品处理前四组的脱矿深度进行统计分析,总体方差齐且满足正态分布,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96>0.05,说明处理前四组的脱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处理前四组的脱矿深度水平一致。
  4.2 处理完即刻测得的镜下脱矿深度分别为:0.145±0.020、0.077±0.032、0.096±0.020、0.130±0.035;处理两周后镜下脱矿深度分别为:0.121±0.028、0.025±0.022、0.080±0.030、0.116±0.048,处理四周后镜下脱矿深度分别为:0.114±0.021、0.058±0.025、0.121±0.054、0.127±0.02。分别对 T0、T2、T4时四组样本牙的脱矿深度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0、T2、T4时四组样本牙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SNK结果显示T0、T2、T4时均是B组的镜下脱矿深度最小。分别对A、B、C、D组样本牙在三个时间的脱矿深度进行组内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B组外(P<0.05),其余A、C、D三组组内不同时间段的脱矿深度差异没有意义(P>0.05),SNK结果显示B组在T2时的脱矿深度最小,T0和T4时差异不明显。
  结论:
  1.ICON渗透树脂能渗入到脱矿的釉质结构内部,充填并堵塞由脱矿形成的微孔,对釉质起到机械支持和强化釉质内部结构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增强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减少其脱矿深度,效果明显优于氟化泡沫和OP美白系统。
  2.ICON渗透树脂可以通过改变釉质表面折射率使牙面有光泽,效果优于OP美白系统,但是对于牙齿的外源性染色作用不大,效果不如OP美白系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