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体化TransPRK与个体化Epi-LASIK手术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6h】

个体化TransPRK与个体化Epi-LASIK手术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第一部分高分辨率频域OCT对全激光手术TransPRK患者角膜上皮厚度评估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个体化TransPRK与个体化Epi-LASIK手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全激光表层切削术-TransPRK手术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高分辨率频域OCT对近视患者角膜上皮厚度的评估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的频域OCT测量近视患者的角膜上皮厚度,为预行TransPRK手术的近视患者术中设置激光去除角膜上皮的厚度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30例(60眼)TransPRK手术前的近视患者,用高分辨率OCT分别测量中央、颞侧及鼻侧0.5、1.0、1.5、2.0、2.5、3.0、3.5、4mm处角膜上皮厚度。应用相关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角膜中央上皮厚度平均为(67.02±5.14)μm,范围是(52~80μm);颞侧0.5、1.0、1.5、2.0、2.5、3.0、3.5、4.0mm处角膜上皮厚度分别为(67.50±5.26)μm、(68.50±5.05)μm、(68.67±4.21)μm、(70.17±4.33)μm、(71.17±6.00)μm、(54.77±5.81)μm、(69.17±4.14)μm、(71.17±4.34)μm;范围分别为(50~74μm)、(54~76μm)、(48~73μm)、(60~74μm)、(57~76μm)、(42~68μm)、(59~76μm)、(59~79μm);鼻侧0.5、1.0、1.5、2.0、2.5、3.0、3.5、4mm处角膜上皮厚度分别为(56.00±4.19)μm、(66.67±4.20)μm、(69.17±5.07)μm、(55.54±6.33)μm、(69.67±4.07)μm、(67.33±3.52)μm、(68.00±3.97)μm、(70.67±3.21)μm;范围分别为(47~68μm)、(51~69μm)、(60~76μm)、(42~71μm)、(61~79μm)、(54~79μm)、(63~80μm)、(61~81μm);2、角膜上皮厚度与年龄、屈光度无相关性(r=0.051、-0.06,P>0.05)。
  结论:
  通过高分辨率OCT对近视患者角膜上皮厚度的精确测量,为行TransPRK手术患者术中激光去除角膜上皮的厚度提供了可靠数据。
  第二部分、个体化TransPRK与个体化Epi-LASIK手术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波前像差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与波前像差引导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Epi-LASIK)术后的临床疗效,为角膜表层切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我院准分子近视治疗中心行角膜表层切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波前像差引导的TransPRK手术组,41例(82只眼),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手术组,37例(73只眼)。两组按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又分别分为:低中度近视组(-1.00D<SE≤-6.00D)和高度近视组(SE>-6.00D)。分别对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眼压、波前像差以及对比敏感度等检查,术后1月、3月、6月进行定期随访,应用SPSS统计软件(13.0)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观测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1、视力
  低中度近视组:术后1月、3月、6月时TransPRK组UCVA分别是0.87±0.15、0.96±0.17、1.01±0.17;Epi-LASIK组患者 UCVA分别为O.93±0.17、1.07±0.16、1.13±0.25;TransPRK组在术后1月、3月、6月UCVA均低于Epi-LASIK组,术后6月时两组U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组:术后1月、3月、6月时TransPRK组UCVA分别是0.86±0.20、1.00±0.11、1.02±0.16;Epi-LASIK组术后1月、3月、6月患者UCVA分别为0.91±0.17、1.00±0.20、1.06±0.22,TransPRK组在术后1月、3月、6月时UCVA均低于Epi-LASIK组,两组间各时间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屈光度
  低中度近视组:术后6个月时,TransPRK组90%(24眼),Epi-LASIK组100%(23眼)波动在±0.75D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ansPRK组69%(18眼),Epi-LASIK组73%(22眼),波动在±0.50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组:术后6个月时,TransPRK组64%(29眼),Epi-LASIK组67%(29眼),屈光度波动在±0.50D内,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PRK组80%(36眼),Epi-LASIK组97%(42眼),屈光度波动在±0.75D内,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波前像差
  3.1 两组组内比较
  低中度近视组:术后6个月时,TransPRK组RMSh、SA、Coma、Trefoil值均较术前增加,SA、Trefoil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MSh、Coma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组RMSh、Coma、Trefoil值较术前增加,Coma、Trefoil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MSh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值较术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组:术后6个月时,TransPRK组术后RMSh、SA、Coma、Trefoil值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组中RMSh、SA值较术前增加,SA值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oma、Trefoil值较术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 两组组间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TransPRK组在高度近视组与低中度近视组中RMSh、Coma、Trefoil值均大于Epi-LASIK组,且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PRK组低中度近视患者SA值大于Epi-LASIK组,高度近视患者中SA小于Epi-LASIK组,两组间S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对比敏感度
  4.1 两组组内比较
  TransPRK组:术后6个月时,低中度近视组除CS中1.5c/d、3c/d外,其它频率对比敏感度(CS)及眩光敏感度(GS)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患者空间频率为CS中1.5c/d、GS中1.5c/d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CS中18c/d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组:术后6个月时,低中度、高度近视患者手术前后各空间频率的低对比敏感度(CS)及眩光敏感度(GS)的组内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
  4.2 两组间比较
  两组术后6个月时:无论是低中度近视组还是高度近视组,TransPRK手术中CS、GS均大于Epi-LASIK手术患者,其中,中低度组CS中6c/d、18c/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高度近视组中CS的18c/d及GS中12c/d、18c/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手术在术后的屈光度、Haze的发生率、高阶像差等方面均优于波前像差引导的TransPRK手术,其中以高度组尤为明显,而波前像差引导的TransPRK手术在对比敏感度方面优于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手术。
  2、波前像差引导的TransPRK与Epi-LASIK手术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