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Betatrophin与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6h】

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Betatrophin与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糖耐量正常组与糖调节受损组、初诊2型糖尿病组一般情况及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比较

2 三组间HOMA-IR、HOMA-β的比较

3 三组间血清Betatrophin水平比较

4 血清Betatrophin及一般性指标及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5 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脂肪肝发生率的相关关系

6 血清甘油三酯与脂肪肝发生率的相关关系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Betatrophin与糖脂代谢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糖尿病是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据统计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9200万,大于18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抵抗。目前有研究发现一种内分泌蛋白Betatrophin可促进小鼠的胰岛β细胞再生,从而改善胰岛素功能,达到改善血糖的目的;另外有研究提示Betatrophin也参与了脂代谢过程,影响机体的血脂水平。本研究以不同糖耐量状态人群为对象,对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2016年1月-2016年4月健康体检者229人,经知情同意后,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均留取静脉血4ml,3000转/分离心后分离血清。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GHbA1c)。应用Elisa法测定Betatrophin,试剂盒购自于武汉伊艾博公司,产品型号E11644h。应用ACUSONS2000超声仪检查肝脏情况。根据OGTT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NGT)、糖调节受损组(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GR)及初诊2型糖尿病组(type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R-IR),用HOMA-IR=空腹血糖(FPG, mmol/L)×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 mIU/L)/22.5。用HOMA-β评价个体的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20×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mIU/L)/(空腹血糖水平(FPG,mmol/L)-3.5)(%)。实验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1糖耐量正常组(NGT)与糖调节受损组(IGR)、初诊2型糖尿病(T2DM)组各指标的比较
  根据OGTT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其中糖耐量正常组(NGT)97人,糖调节受损组(IGR)72人,初诊2型糖尿病组(T2DM)60人。分析三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臀比(waist–hip r atio, WHR)、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餐后血糖(postprand ial blood glucose, P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 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 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指标。结果提示,三组间年龄、性别、BMI无统计学差异(P=0.141, P>0.05,P=0.732)。糖耐量正常组与糖调节受损组、初诊2型糖尿病组的年龄[(57.07±9.08) vs(58.60±9.0) vs(60.4±12.52)years], BMI[(27.0±4) vs(27.38±3.40) vs(27.55±3.64)kg/m2],WHR[(0.88(0.83,0.93)) vs(0.89(0.85,0.93)) vs(0.95(0.91,0.97))], WHR在NGT组与IGR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DM组分别与IGR组、NGT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
  比较三组脂代谢相关指标发现,糖耐量正常组与糖调节受损组、初诊2型糖尿病组TC[(4.56(4.02,5.04)) vs(5.29(4.49,5.8)) vs(5.23(4.39,5.56)) mmol/L], TG[(1.15(0.77,1.45)) vs(1.86(1.07,2.83)) vs(2.06(1.43,5.53))m mol/L], LDL-C[(2.4(2.03,2.98)) vs(2.91(2.45,3.48)) vs(3.13(2.39,3.53)) mmol/L]。其中,NGT组分别与IGR组、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GR组和T2DM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DL-C[(1.48(1.2,1.61)) vs(1.36(1.22,1.59)) vs(1.34(1.22,1.5))mmol/L],呈逐渐降低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间脂肪肝(fatty liver)发生率[(41.24%) vs(37.5%) vs(80%)], T2DM组脂肪肝发生率较NGT组、IGR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GT组与IGR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三组糖代谢相关指标发现,糖耐量正常组与糖调节受损组、初诊2型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5.17±0.47) vs(6.2±1.8) vs(7.53±1.52)mmol/L],餐后血糖[(5.75±1.3) vs(9.39±3.2) vs(15.67±2.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5.58±0.31) vs(5.99±0.87) vs(8.82±2.8)%],空腹胰岛素[(7.89(6.21,11.87)) vs(10.35(7.60,13.95)) vs(8.8(6.91,15.53))uU/mL],餐后胰岛素[(35.18(23.56,53.45)) vs(80.06(49.66,119.00)) vs(35.25(20.96,51.41)) uU/mL],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N GT组与IGR组、T2DM组间呈逐渐升高,且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IGR组、T2DM组的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水平均高于NGT组,但空腹胰岛素仅在NGT组与I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餐后胰岛素在NGT组与IGR组、IGR组与T2DM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三组间HOMA-IR、HOMA-β的比较
  比较三组间的HOMA-IR、HOMA-β,HOMA-IR为[(1.81(1.38,2.79)) vs(2.80(1.89,3.37)) vs(3.15(1.79,6.25))]、HOMA-β为[(94.56(79.62,144.85)) vs(86.18(70.3,123.31)) vs(52.58(28.08,99.75))],三组间HOMA-IR呈逐渐升高趋势,NGT组HOMA-IR与IGR组、T2DM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HOMA-β呈逐渐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三组间血清Betatrophin水平比较
  比较三组间血清Betatrophin水平结果显示,三组间Betatrophin呈逐渐升高趋势,[(230.4(143.2,362.3)) vs(282.5(227.2,353)) vs(743.6(522.6,1053.5))ng/ml]。其中T2DM组较NGT组及IGR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NGT组及IG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血清Betatrophin与一般性指标及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了血清Betatrophin与年龄、BMI、WHR以及血脂、血糖、胰岛素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提示本研究人群中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年龄、腰臀比呈正相关,还与TG、HOMR-IR、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及空腹胰岛素等糖脂代谢指标呈正相关,与HOMA-β、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而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餐后胰岛素等其他指标没有明显相关性。Betatrophin与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OMR-IR相关性明显。
  5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脂肪肝发生率的相关关系
  根据血清Betatrophin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四组,分别为Q1:132.57-217.11pg/ml,Q2:217.12-327.11 pg/ml,Q3:327.12-504.09 pg/ml和Q4:504.10-1419.62 pg/ml。从Q1组到Q4组,脂肪肝的发生率分别为41.38%,47.37%,35.19%和75.0%。结果提示,与Q1组相比,Q4组脂肪肝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Q2、Q3组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576,P=0.562)。Model1以Q1组作为参考,与之相比,Q4组发生脂肪肝的风险升高,OR值为4.13(95%CI:1..88-9.05);Model2校正了性别、年龄、BMI后,Q4组发生脂肪肝的风险仍高于Q1组,OR值为5.33(95%CI:2.23-12.7);Model3进一步调整了FBG、TC、TG、LDL-C、HBA1c后,Q4组脂肪肝的风险仍高于Q1组,OR值为21.72(95%CI:2.81-168.11)。
  6血清甘油三酯与脂肪肝发生率的相关关系
  根据血清甘油三酯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四组,分别为 Q1:0.35-1.06mmol/L,Q2:1.07-1.405mmol/L,Q3:1.41-2.5nmol/L和Q4:2.51-mmol/L。从Q1组到Q4组,脂肪肝的发生率分别为33.3%,43.9%,47.3%和73.7%。结果提示,与Q1组相比,Q4组脂肪肝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Q2、Q3组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26,P=0.134)。Model1以Q1组作为参考,与之相比,Q4组发生脂肪肝的风险升高,OR值为13.33(95%CI:5.12-34.74);Model2校正了性别、年龄、BMI后, Q4组发生脂肪肝的风险仍高于Q1组,OR值为14.91(95%CI:5.26-42.29);Model3进一步调整了FBG、TC、LDL-C、HBA1c、Betatrophin后,Q4组脂肪肝的风险仍高于Q1组,OR值为54.68(95%CI:7.77-384.58)。
  结论:
  1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
  2血清Betatrophin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和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