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喉咽癌局部区域侵犯的CT/MRI研究
【6h】

喉咽癌局部区域侵犯的CT/MRI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 言

第二章材料和方法

第三章研究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图

参加会议、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了解掌握肿瘤局部区域浸润扩展的特性,是临床确定肿瘤治疗方式和/或范围的前提和关键。目前,有关喉咽癌鼻咽、颅底侵犯及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还一直存在争议,放疗是否必须将其包括在照射范围内还存在疑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喉咽癌CT/MRI扫描结果的分析,探讨喉咽癌局部区域浸润扩展的范围和特性,特别是鼻咽、颅底、咽旁及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为今后开展喉咽癌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材料和方法]收集2000年8月~2009年3月我院病理确诊的88例喉咽癌患者CT/MRI影像资料。男84例,女4例;年龄25~79岁,中位年龄55岁。对其局部侵犯与颈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两者的相关性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研究。 [结果]梨状窝癌(66例)容易侵犯杓会厌皱襞(98.5%)、喉咽后壁(78.8%)和同侧会厌(77.3%)、会厌前间隙(63.6%)、杓状软骨(71.2%)、声门旁间隙(78.8%)、室带(69.7%)及声带(56.1%)。喉咽后壁癌(20例)容易侵犯梨状窝(100%)、杓会厌皱襞(80.0%)、环后区(55.0%)、杓状软骨(60.0%)、椎前筋膜(55.0%)及食管(50.0%)。环后区癌(2例)主要侵犯梨状窝、咽后壁、杓会厌皱襞、环状软骨和食管。88例患者中均未发现鼻咽、颅底侵犯。喉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3.9%,Ⅱa、Ⅱb、Ⅲ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1.4%、44.3%及37.5%。Ⅰ、Ⅳ、Ⅴ、Ⅵ及咽后淋巴结转移较少,并且均合并Ⅱ区、Ⅲ区或Ⅱ+Ⅲ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双颈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会厌受侵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T分期与颈部有无淋巴结的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喉咽癌局部区域扩展侵犯的结构和途径具有一定的特性和规律,不同亚区原发的喉咽癌局部区域侵犯情况也有所差异。 1、喉咽癌局部浸润扩展主要以直接蔓延侵犯为主,由近及远,与原发癌灶紧邻且局部缺乏有效屏障的组织结构更容易受到累及和侵犯破坏。鼻咽、颅底侵犯发生几率低。常规将鼻咽、颅底等作为照射范围预防照射可能没有必要。 2、喉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均合并其它颈部分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其转移与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放射治疗时根据相关因素分析判断是否需要照射可能更加合理。 3、喉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遵循一定的途径,跳跃性转移少见。结合现代影像学检查的临床N0患者常规颈部预防照射Ⅱ、Ⅲ区可能已经足够。 4、所有喉咽癌患者应行颅底至锁骨头下缘的扫描,以全面了解其局部区域侵犯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