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弥散功能在FEV1正常肺癌患者的术前评估价值研究
【6h】

弥散功能在FEV1正常肺癌患者的术前评估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资料与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肺功能符号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治疗仍是Ⅰ、Ⅱ期及部分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的根治手段。然而,由于肺癌患者常同时伴有肺功能受损及其它合并疾病,使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大为增加,所以,手术前充分合理的肺功能评估非常重要。目前国际上肺癌术前肺功能评估程序大致分三步,即常规肺功能检测、术后肺功能预测、运动心肺功能检测等,但在常规肺功能检测上却存在一定的争议。包括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英国胸科协会在内的推荐指南中都建议先作通气功能检测,当其有异常即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80%正常预计值时,才考虑作弥散功能测定,也有部分学者则认为弥散功能应该和通气功能一样常规检测。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肺癌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同FEV1的相关性分析及FEV1正常范围(FEV1≥80%正常预计值)患者DLco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短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DLco术前常规检测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7月1日至2008年12月30日期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门诊初诊为肺癌且完成了常规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共2168例。1014例患者在该院胸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肺恶性肿瘤,其中通气功能受损者(FEV1<80%正常预计值)299例,通气功能正常者(FEV1≥80%正常预计值)715例。 统计门诊入选患者肺功能分布情况;手术肺癌患者按通气功能分为正常组(FEV1≥80%正常预计值)和异常组(FEV1<80%正常预计值),记录各组内肺功能分布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手术患者FEV1同Dlco总体是否相关及其程度;研究FEV1正常组患者的DLco同PaCO2、PaO2等动脉血气指标的相关程度;对FEV1正常手术患者组进行多因素分析DLco对手术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价值。 所有检验为双侧检验,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检验标准为P<0.05。 结果: 门诊入选患者共2168例。FEV1正常者1378例(63.6%),其中弥散功能受损患者138例(10.0%)。FEV1受损患者790例(36.4%),其中弥散功能受损患者235例(29.8%) 本研究中入组手术患者1014例。FEV1正常者715例(70.5%),其中弥散功能受损患者98例(13.7%)。FEV1受损者299例(29.5%),其中弥散功能受损患者117例(39.1%)。FEV1正常患者中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9.9%,肺相关并发症为10.5%,心血管相关并发症为8.3%,其它并发症为4.6%,死亡率为0.7%。FEV1受损患者中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4.1%,肺相关并发症为17.4%,心血管相关并发症为14.4%,其它并发症为5.0%,死亡率为1.3%。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DLco术后预测值(ppoDLco)是总体并发症及肺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年龄、心血管合并症、ppoDLco是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技术相关性并发症发病组与非发病组间各相关因素分析无统计学差异。 本研究中,FEV1同DLco间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4(P<0.000);FEV1正常的肺癌患者中,DLco同PaCO2、PaO2间未见明显相关性。 结论: (1)对FEV1正常的肺癌患者,低弥散功能依然是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在肺癌患者中,FEV1同DLco间相关性较差,术前FEV1正常的肺癌患者可以存在弥散功能受损。 (3) FEV1正常的肺癌患者中,PaCO2、PaO2与DLco无明显相关性,术前高PaCO2、低PaO2不是该人群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术前动脉血气分析不能代替弥散功能检查。 (4)同FEV1异常的肺癌患者相比,FEV1正常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低。 总之,肺癌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弥散功能具有肯定的临床意义。但是,其是否应该常规检查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成本效益分析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