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在眼睑重建与结膜囊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6h】

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在眼睑重建与结膜囊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第一章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在兔眼睑板原位重建中的实验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第二章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在人无眼球结膜囊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一、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在眼睑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眼睑因机械性、化学性、热性损伤、眼睑肿瘤切除、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部分或完全性缺损,不仅会在美容上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还会造成暴露性角膜炎,继而引起角膜混浊和疤痕化,因此眼睑重建成为一个临床研究的热点。在眼睑全层缺损的再造中,睑板的修复至关重要,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因为上眼睑的外形和其功能的完整性依赖于睑板的支撑,否则,眼睑修复后会因为缺少一定硬度的支撑物,而出现收缩性上睑内卷、睑内翻、睑退缩,最终导致效果不佳或手术失败。因此睑板的修复在眼睑缺损的重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常用的睑板的替代材料主要有生物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两类,而生物材料又包括自体材料和异体材料。自体材料由于其会造成第二手术切口,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而较少采用。异体材料临床应用较多,但各有其明显缺点。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异体巩膜和脱细胞真皮。异体巩膜植入后炎症反应较重,而且会收缩溶解。脱细胞真皮由于其市场化及取材受伦理学限制,给临床大范围应用带来难度。因此,目前临床睑板理想的替代材料的选择仍在争论之中,仍需要不断探索。本课题主要想探讨一种新的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在兔眼睑板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给临床工作提供一种新的睑板替代材料的选择。 目的:了解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在植入兔眼睑后的组织相容性,并探讨生物型硬脑膜补片替代睑板后的组织转归,以评价其在睑板重建中的应用前景。 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在去除左下睑8mm×6mm的全层睑板后,植入同等大小的生物型硬脑膜补片,观察大体外观情况以及对应睑结膜面的改变,并分别于术后2、4、6、8、10、12周取出植片,于10%的甲醛中固定后切片,行HE染色,做光镜病理检查,观察组织学的改变。并取第4、8周切片行CD4+、CD8+免疫组化检查,观察免疫排异反应情况。 结果:生物型硬脑膜补片植入眼睑后结膜充血水肿消退较快,无明显排斥反应,组织学检查显示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引起的炎症反应轻微。2周时显示机体新生纤维组织组织开始从周边融入植片,可见除缝线处炎症细胞浸润较少,4周时材料周边的纤维组织开始转化成胶原纤维,6周时植片外周可见新生血管长入,8周和10周时材料周边胶原化更明显,至12周时可见植片无明显溶解坏死,纤维走行类似正常睑板纤维束。 结论: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在植入兔眼睑后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作为一种生物支架,可以引导受体新生血管和胶原纤维的长入,起到替代睑板的作用。 二、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在结膜囊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由于各种外伤、先天性发育异常、某些结膜的疾病、摘除眼球后没有及时配戴义眼片或眼模以及义眼座的排异和暴露等原因都可以造成结膜囊狭窄。结膜囊狭窄的患者由于不能配戴义眼片,给患者生活造成不便,非常痛苦。对于结膜囊狭窄,常需结膜囊成形术。常用的结膜囊成形材料主要分自体材料和异体材料两类。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羊膜,羊膜移植仅是底物移植,结膜的最终覆盖还需要周边正常结膜上皮细胞的爬行,故不能用于全结膜囊再造。另外,羊膜在植入大约两周后会溶解,如果缺损范围较大,常需要反复移植,给临床工作造成不便。因此,本课题主要是探讨一种新的材料(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在无眼球结膜囊成形术的应用效果,给临床工作提供一种新的结膜囊成形术的材料选择,特别是较大范围的结膜缺损的结膜囊成形术。 目的:研究生物型硬脑膜补片用于无眼球结膜囊成形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评价它的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无眼球结膜囊狭窄病人12例(12眼)。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43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30.5岁。右眼8例,左眼4例。眼球摘除原因:外伤8例、眼内炎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结膜囊狭窄程度:结膜囊狭窄Ⅱ°8例,结膜囊狭窄Ⅲ°4例。12例均已行Ⅱ期义眼座植术,1例因义眼座暴露而行义眼座暴露修补联合结膜囊成形术,1例因义眼座排异而行义眼座取出,术后结膜囊狭窄Ⅲ°,1个月后行结膜囊成形术,术后1月、2月、3月,6月及12个月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观察植片植入后的转归及术后结膜囊成形的效果。 结果:术后1周时无明显刺激症状,可见植片呈白色,结膜无充血水肿及异常分泌物,伤口对合良好。术后2周可见植片周边原健康正常结膜上皮逐渐移行至植片表面,植片无溶解破坏。术后1个月,植片边缘均被周围结膜组织覆盖,并出现植片表面的孤立结膜组织小岛,随着时间的进行,爬上植片的结膜组织会逐渐增多,植片表面的结膜组织小岛也变多,变大。术后3个月,因植片大小不同,有11例患者脑膜建植片被结膜上皮全部覆盖,而另外1例因植片较大至观察结束时结膜组织尚未完全覆盖植片。本组术后观察6~12个月,未发现脑膜建植片有明显的脱落、感染、收缩、溶解、排异等并发症,术后结膜囊大小深度合适,并成功戴义眼,术后患者自觉外观满意。 结论:采用生物型硬脑膜补片修复无眼球性结膜囊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