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F-FDG PET/CT在肝细胞癌治疗后AFP异常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6h】

F-FDG PET/CT在肝细胞癌治疗后AFP异常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目的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第四章 结果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一、研究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HCC的首选方法,但只有大约40%的患者可从手术治疗中获益,仍有大部分患者因全身状况、肝功能、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远处转移等多种原因而不能手术切除。这一部分病人,需通过各种非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由于HCC的高侵袭性,无论是接受手术治疗还是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等非手术治疗,HCC治疗后都存在着较高的复发率及具有易转移的特性,使HCC治疗后远期疗效不理想,已成为HCC病人的主要死因。因此,HCC治疗后早期发现肿瘤残余、复发或转移灶对于进一步治疗及延长生存期至关重要。目前,常规影像学检查及AFP检查在HCC治疗后早期诊断肿瘤残余、复发或转移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缺陷。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相结合的多模式影像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断、肿瘤治疗后监测及肿瘤复发监测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
   1.探讨18F-FDGPET/CT在HCC治疗后AFP异常患者中肿瘤局灶残存、复发及肝外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对比研究18F-FDGPET/CT与多层CT(Multi-slices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HCC治疗后AFP异常患者中肝内病灶检出率的差异。
   三、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008-08-01~2009-12-30在本院进行18F-FDGPET/CT及MSCT检查的HCC治疗后AFP异常患者共40例,男性38例,女性2例,年龄34~83岁。其中手术切除12例,肝移植6例,RFA7例,TACE4例,兼做2种治疗方法或以上者共11例。18F-FDGPET/CT及MSCT检查的间隔时间≤2周。所有患者均在肝癌治疗后40天~30个月行18F-FDGPET/CT检查,PET/CT检查结果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组织检查、影像学随访检查、血清AFP水平监测等临床随访(6-12个月)证实。
   2、18F-FDGPET/CT显像方法:
   显像仪器为荷兰Philips公司GEMINI GXL-16型PET/CT,所有患者至少禁食6h后,根据体重按照5.18MBq/kg经前臂浅静脉推射18F-FDG。扫描范围为颅底至股骨中段。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140mAs,准直/层厚5.0/0.75mm,0.5ms/转,螺距1.25。扫描时间20~30s。在同一范围用三维模式采集PET图像,6~7个床位,按1.5min/床位进行PET扫描,仪器自动利用CT数据对PET图像做衰减校正,然后进行图像重建和融合,
   3、MSCT检查方法:
   MSCT检查:肝脏局部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为优维显80~100 ml。
   4、图像分析:
   由2位有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共同阅片,对PET/CT原始及融合图像进行综合分析。PET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
   ①视觉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放射性分布、有无放射性浓聚灶或稀疏区(高于或低于周围肝组织摄取)。
   ②半定量分析采用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在浓聚灶部位设感兴趣区(ROI),计算机程序自动计算出该部位的SUVmax。
   5、统计学分析:
   所有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数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P=0.05。
   结果:
   40例HCC治疗后患者中34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和临床随访证实肝内肿瘤局灶残留或复发,同时发现合并肝外转移15例;6例经临床随访半年以上证实肝内未见局灶残留或复发,但发现肝外转移2例。转移灶的诊断经临床病理证实,或由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并综合2种影像学技术和临床诊治经过等情况判断得出。18F-FDGPET/CT对肝内病灶的灵敏度为85.3%(29/34)、特异度为66.7%(4/6)、阳性预测值为93.5%(29/31)、阴性预测值为44.4%(4/9)、准确度为82.5%(33/40),同时对肝外转移病灶的灵敏度为100%(17/17),总的灵敏度为97.2%(35/36)、总的特异度为50%(2/4)、总的阳性预测值为94.6%(35/37)、总的阴性预测值为66.7%(2/3)、总的准确度为92.5%(37/40);MSCT对肝内病灶的灵敏度为44.1%(15/34)、特异度为100%(6/6)、阳性预测值为100%(15/15)、阴性预测值为24%(6/25)、准确度为52.5%(21/40),18F-FDGPET/CT的灵敏度及准确度显著高于MSCT(x2=7.62、P<0.001)。
   结论:
   在HCC治疗后AFP增高或进行性增高患者中,18F-FDGPET/CT在评估肝内肿瘤局灶残存或复发方面明显优于MSCT,不但能早期明确肝内肿瘤有无局灶残存或复发,并能同时有效地发现肝外转移病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