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及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疗效对比
【6h】

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及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疗效对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引言

2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皮瓣形状、功能恢复状况及供区并发疾患的评估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二组患者皮瓣存活率结果

3.2 坏死皮瓣处理结果

3.3 两组患者皮瓣功能评价

3.4 两组患者皮瓣供区并发症比较

3.6两组皮瓣因素的比较

3.7典型病例

4 讨论

4.1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及腓动脉穿支皮瓣解剖特点、适应症、优缺点及手术注意事项

4.2 两组皮瓣并发症的对比

4.3两组皮瓣切取时间和病人住院时间对比

4.5二组皮瓣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对比

4.6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比较

4.7本次实验的意义及局限性

5结论

参考文献

本 人 简 历

致谢

综述:小腿带蒂穿支皮瓣在足踝创面修复中的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及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对下肢踝部、小腿中下处皮肤缺损修复的疗效及并发症。对皮瓣存活率、并发症、皮瓣移植后下肢功能运动及供区的并发症进行比较,为临床上选用这两种皮瓣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0-01至2015-01在本院使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下肢踝部、小腿中下处皮肤缺损患者52例、使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下肢踝部、小腿中下处皮肤缺损患者65例进行回顾研究,并将其分为胫后动脉组及腓动脉组。两组皮瓣均先探查穿支血管,再切取皮瓣。统计分析二组皮瓣的存活情况、并发症危险因素(如致病原因、皮瓣大小、瓣部宽度、旋转点等)、切取皮瓣时间及住院周期,并对二组患者进行半年以上随访,充分了解皮瓣结构功能、皮瓣外形满意度以及供区并发症。
  结果:
  腓动脉组一期存活率(84.6%)高于胫后动脉穿支组(57.69%),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腓动脉组与胫后动脉组相应皮瓣结构功能指标(如活动度、疼痛、穿鞋局限性、功能恢复情况)的评分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腓动脉穿支组增生性瘢痕、瘙痒、色素沉着、植皮区麻木、植皮区痛觉异常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46、16.92、21.54、49.23、43.08),均显著低于胫后动脉穿支组(46.15、42.31、48.08、57.69、38.46),(增生性瘢痕、瘙痒、色素沉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植皮区麻木、植皮区痛觉异常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结论:
  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与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两者临床效果均得到验证,但是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皮瓣存活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