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蕈样肉芽肿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
【6h】

蕈样肉芽肿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石蜡包埋皮肤组织DNA提取方法的改进

1.1对象与方法

1.2结果

1.3讨论

1.4小结

二、41例蕈样肉芽肿组织病理特征分析

2.1对象与方法

2.2结果

2.3讨论

2.4.小结

三、蕈样肉芽肿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研究

3.1对象与方法

3.2结果

3.3讨论

3.4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蕈样肉芽肿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检测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用于蕈样肉芽肿的辅助诊断。蕈样肉芽肿(MycosisFungoides,MF)又名蕈样霉菌病,为原发于皮肤的T淋巴细胞瘤,大多疾病呈慢性经过。临床上典型的皮损依病程分3期:红斑期、斑块期和肿瘤期。但组织学上的改变直至斑块期才有诊断价值,出现浸润细胞亲表皮现象、Pautrier微脓疡和MF细胞。肿瘤期由于真皮大量异型性MF细胞浸润,诊断相对容易。红斑期皮损临床表现复杂,可呈副银屑病、银屑病、玫瑰糠疹、特应性皮炎、鱼鳞病、扁平苔藓和硬化样改变。红斑期组织学改变和临床一样,大多为非特异性。由于早期诊断的MF病例得到及时治疗有良好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临床课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F皮损中的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虽可作为辅助手段,但多难以确定皮损的良恶性。恶性肿瘤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生的单克隆性,在淋巴瘤表现为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分子重排的单克隆:B细胞淋巴瘤为免疫球蛋白基因单克隆性重排,T细胞淋巴瘤为T细胞受体(TCR)单克隆重排。根据这一特点人们应用PCR技术对TCR-γ基因重排进行研究,发现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有很高的特异性,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使阳性率明显提高。 方法:采用“一步法”提取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处理的皮肤活检组织的DNA作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的TCR基因重排。其中实验组包括61例蕈样肉芽肿,对照组包括9例亚急性皮炎、8例扁平苔癣、7例点滴状副银屑病、7例急性痘疮样苔癣状糠疹及20例来源于整形外科切取的外观正常皮肤组织。 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发现2号及3号引物的x2值分别为0.000及0.127,P值分别为1.000和0.722,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故在进行最后的统计中去除这两组。对1号,4号引物的分析结果如下:其中实验组1号阳性例数为34例,4号阳性例数为12例,两者同时阳性例数为4例。故蕈样肉芽肿组的阳性例数为50例(82.0%),阴性例数为11例;对照组的阳性例数为13例(41.9%),阴性例数为18例。蕈样肉芽肿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x2=15.260,P=0.000,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用“一步法”提取MF石蜡包埋DNA作为模板可用于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TCR基因重排。且本方法省时省力,最大程度的避免在提取过程中DNA的损失。 2.红斑期蕈样肉芽肿出现典型病理特征的比例较少,仅靠病理组织学诊断红斑期蕈样肉芽肿较为困难。斑块期和肿瘤期蕈样肉芽肿病理特征突出,诊断相对容易。 3.研究结果显示61例蕈样肉芽肿患者中82.0%发生TCR-γ基因重排,其阳性率较高。 4.对照组中亚急性皮炎、急性痘疮样糠疹和点滴型副银屑病中也都有阳性克隆,尤其是亚急性皮炎的阳性率较高,提示有出现假阳性的可能。 5.应用PCR技术检测MF石蜡包埋组织的TCR-γ基因重排,并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和免疫组化等可用于MF的诊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