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棘腹蛙和双团棘胸蛙(蛙科:棘蛙属)染色体研究
【6h】

棘腹蛙和双团棘胸蛙(蛙科:棘蛙属)染色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总结

文献综述中国棘蛙属染色体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已有报道的棘蛙属(无尾目:蛙科)物种染色体组型按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可分为三类:2n=26,2n=40和2n=64。目前该属物种的染色体研究大多采用常规方法、C-带和Ag-NORs方法,显带较少。本文采用BrdU复制带技术对棘腹蛙(2n=26)和双团棘胸蛙(2n=64)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常规染色的结果表明,峨眉山棘腹蛙有4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No 2、3、7、9。异形小染色体对排在N0 8,并且次溢痕在染色体长臂。青城山棘腹蛙雌雄两性的染色体组型有显著差异,雄性与峨嵋山棘腹蛙组型相似,但雌性有4条染色体显著异形,应用BrdU复制带技术将其配成两对,都可能为性染色体。青城山棘腹蛙的性别决定机制可能为雌性异配ZZ/ZW(雄/雌)型,性染色体有两对:Z121/ZlWl和Z222/Z2W2(雄/雌)。青城山棘腹蛙与峨眉山、云南屏边以及贵州的棘腹蛙形态上很难区分,但其染色体组型却高度分化,所以青城山棘腹蛙可能是一个新种。由于棘腹蛙在四川西部横断山区分布较广泛,所以在青城山棘腹蛙种形成过程中,渐进的种形成方式和遗传漂变的可能性较小,量子种形成方式可能起主要作用。染色体重组可能在种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减数分裂中期I青城山棘腹蛙雄性同源染色体在两个端粒处相互连接,而双团棘胸蛙雄性同源染色体通过着丝粒处互相连接,这种结构可能导致中着丝粒染色体的形成,并伴随染色体数目的减少。2n=64很可能是原始的染色体组型,通过着丝粒融合进化到含中着丝粒染色体及较少数目染色体的组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