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J.希利斯·米勒的解构叙事理论——以《解读叙事》为中心
【6h】

J.希利斯·米勒的解构叙事理论——以《解读叙事》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第一章 “非理性”之“理性化”的失败?——也谈“逻各斯中心主义”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第二节 《俄狄浦斯王》语言的特点

第三节 “非理性”之“理性化”的失败?

第二章叙事线条:从单一到多重

第一节线条意象:叙事(时间)的空间化

第二节单一叙事线条的不可能性

第三节叙事线条的多重性

第三章重复与反讽:对经典叙事学的解构?

第一节重复

第二节反讽

第三节终点,还是起点?

第四章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米勒在中国的接受受到他的“解构主义”的理论姿态影响,以至于大量的论文都集中在他的“解构主义”方面,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米勒在1966年结识德里达以后,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而忽视了20世纪40-70年代的米勒,忽视了新批评和意识批评在他思想中的根深蒂固性。正如在国内关于“解读叙事”理论引发的争论一样,这里面存在一个如何面对理论与具体的批评实践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批评家的米勒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解读叙事》中,米勒不仅仅是对《小说与重复》中的“重复”观的一种重申,也不止是《重申解构主义》一书的简单地文学批评实践。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作为理论家的米勒和作为批评家的米勒不完全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关注一个理论家的理论分析的同时,更应该仔细研究他的批评实践,在他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寻找“差异”,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也是一篇研究性论文的价值所在。 本文通过对《解读叙事》一书的解读,主要思考了米勒的“反叙事学”理论姿态的本质。他并不是一个彻底的解构主义者,在他的叙事态度和叙事实践之间,存在着许多悖论。此外,米勒的“解构叙事”理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在解构着别人的同时,也在解构着自身。他的“重复”与“反讽”概念,并不能构成对经典叙事学的根本解构,也无法建构起自己的“新叙事学”,与其说他说出了经典叙事学的不可能,不如说他是在竭力完善经典叙事学,是对经典叙事学的一种补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