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民营企业初始产权的合约分析与制度重构:以浙江民企为例
【6h】

中国民营企业初始产权的合约分析与制度重构:以浙江民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产权的一般理论

第三章合约与产权选择

第四章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与民营企业的勃兴

第五章民企的初始产权的合约过程与基本特征

第六章从合理到不合理:对民营企业初始模糊产权绩效的评价

第七章两个浙江民营企业的案例

第八章中国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重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以市场为取向的中国经济改革在过去28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种强劲的经济增长使得中国大陆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产权理论框架的一个基本命题是,产权是一束权利。产权界定了产权所有者对资产使用、资产带来的收入、资产转移诸方面的控制权,明晰的产权为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保证了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效率。而当我们把研究视角转向转轨初期的中国民营企业,却发现无论是以“集体产权”形态出现的“乡镇集体企业”、“戴红帽”式企业,还是一开始就以“个私”面目出现的企业,在初始合约安排上,都主动或被动地模糊它们的产权。 本文主要是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并结合实证分析方法,去考察和解释民营产权初始模糊产权产生、存在和变迁的经济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度重构的政策性建议。 论文首先分析了产权关系产生和存在的一般逻辑前提和条件,对产权范畴、产权权能、产权激励等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概括,提出了产权制度变迁的原则与途径。 在对产权的进一步分析中,我们遇到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这两个与模糊产权相关的重要概念,而现代合约经济学关于不完全合约理论则能较好地阐明这些概念。论文接着就合约经济学理论展开了讨论,并着重分析在不完全合约条件下的企业产权安排,从而确立文章的基本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框架,文章从产权激励角度对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转轨以来中国民营企业的基本情况,认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绩效,与其初始产权的合约安排有关。然后,文章通过分析不同形态民营企业的初始产权合约过程与基本特征,归纳了民营企业的五种初始表现形态,指出由于市场不完善、合约不完全以及政府的偏好,中国民营企业就其初始产权来说,模糊是普遍存在且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一个次优的制度安排。 文章接着认为,模糊产权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当市场完善以后,它就会变得效率低下了。因此,经济转型的目标又要消灭模糊产权。在之后的章节安排中,文章讨论了模糊产权的经济绩效和失效的原因,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模糊产权对中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障碍。最后,文章提出了中国民营企业产权制度重构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模式文章试图建立或阐明的基本观点和命题是: l、产权是所有权范畴的发展形式,产权权能包括占有权、使用权、交易权、收益索取权以及包括转让权、馈赠权、出借权在内的资产处置权等五种主要形式。索取权是产权的根本权能。 2、合约权利可以分为特定权利和剩余权利两种类型。在不完全合约条件下,有意义的不再是由合约明确规定的特定权利,而是合约未能明确规定的剩余权利,即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3、转轨时期中国民营企业的初始形态分为五种类型:乡村政府凭借可以利用的资源直接设立的“乡镇集体企业”;企业所有者出于追求“政治安全”和乡村政府的“父爱”而戴上“红帽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