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视角下我国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6h】

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视角下我国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 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中国收入差距研究的现状

1.2.2 国内关于收入差距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期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难点

1.4.2 预期创新点

第二章 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基本内容

2.1 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

2.2 资本原始积累的基本形式

2.3 暴力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

2.4 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评价

第三章 我国资本原始积累

3.1 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

3.1.1 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存不存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讨论

3.1.2 我国存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基础

3.1.3 我国资本原始积累与马克思时代资本原始积累的异同

3.2 我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形式

3.2.1 改革开放以前的资本原始积累

3.2.2 改革开放以后的资本原始积累

第四章 资本原始积累与我国收入差距的关系

4.1 资本原始积累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4.1.1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4.1.2 双轨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4.1.3 压低农民工工资与福利待遇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4.1.4低价征用农民的大量土地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4.1.5建立经济特区和“先富、共富”政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4.1.6 国有资产流失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4.1.7各种非法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4.2 缩小我国收入差距的对策

4.2.1 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政府的调控作用,并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原则

4.2.2 打破城乡隔离状态,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4.2.3 加快协调区域发展

4.2.4 加强法制建设,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

4.2.5 国家应加大财政投资

4.2.6 加强税收调节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至今改革开放已经实施三十多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建成小康社会转变,这一硕果不得不让国人骄傲,但在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相当严重。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学术界从差距的大小、形成的原因、缩小差距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很少有人把收入差距与资本原始积累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或从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视角观察和研究我国收入差距问题。而本文以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视角,认为导致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源是我国资本原始积累中不同主体对初始条件分配的差异,从而找到影响收入差距的真正原因,这对缩小收入差距措施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叙述了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基本内容:含义、基本形式、方式。马克思认为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暴力地迫使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相分离的过程,包括圈地运动、对海外殖民地市场的掠夺和残酷的奴隶贸易、制定法律抑制工资、建立国债制度、建立保护关税制度。这些基本形式也是通过暴力手段进行的。其次,论述了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评价,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一方面肯定它的积极性,对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给被掠夺者带来了苦难和痛苦。同时它是导致收入差距的根源,迫使劳动者贫穷的一无所有,资本家聚集大量资本,形成贫富两极分化的格局。
  第二部分,分析了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对我国的适用性。首先,介绍了学术界对我国存不存在资本原始积累的争议,但最终不可否认我国存在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因为我国存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必然性和现实基础。只不过我国资本原始积累和马克思时代的有所区别,两者在发生的地域上、目的和资本构成上、积累方式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把农民作为积累的对象,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和非文明、不合理的一面。其次,介绍了改革开放前后,我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各种形式。
  第三部分,我国资本原始积累与收入差距的关系,论述了我国各种资本原始积累形式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探讨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政府的调控作用,并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原则;打破城乡隔离状态,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协调区域发展;加强法制建设,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国家应加大财政投资;加强税收调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