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尔多斯西缘晚三叠世盆地构造-沉积格局恢复与烃源岩评价
【6h】

鄂尔多斯西缘晚三叠世盆地构造-沉积格局恢复与烃源岩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与勘探现状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四、论文的工作量

第一章鄂尔多斯西缘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节大地构造位置

第二节鄂尔多斯西缘沉积构造简史

第三节区域地层概况

一、太古宇与元古宇

二、下古生界

三、上古生界

四、中生界

五、新生界

第二章上三叠统碎屑沉积物的物源分析

第一节研究区上三叠统古水流分析

一、古水流分析方法简介

二、研究区上三叠统古水流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第二节研究区上三叠统砾岩砾石成分分析

一、砾岩砾石成分分析方法简介

二、研究区上三叠统砾岩砾石组成特点及其地质意义

第三节研究区上三叠统砂岩碎屑成分分析

一、砂岩碎屑成分分析方法简介

二、研究区上三叠统砂岩碎屑成分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第四节研究区上三叠统砂岩重矿物分析

一、砂岩重矿物分析方法简介

二、研究区上三叠统砂岩重矿物组合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第五节研究区上三叠统碎屑岩稀土元素分析

一、碎屑岩稀土元素分析方法简介

二、研究区上三叠统砂岩稀土元素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第六节研究区上三叠统碎屑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

一、碎屑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方法简介

二、研究区上三叠统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晚三叠世盆地构造-沉积格局恢复

第一节关于鄂尔多斯西缘几个具有争议的地质问题的讨论

一、关于晚三叠世贺兰山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的结构关系问题

二、关于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的西部边界问题

第二节晚三叠世盆地构造-沉积格局

一、晚三叠世延长组地层厚度分布特点及其反映的古构造格局

二、晚三叠世盆地的构造属性

三、鄂尔多斯西缘及邻区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沉积格局的初步分析

第三节晚三叠世盆的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分析

一、构造应力场概述

二、区域印支期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研究

三、印支期构造应力场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

本章小结

第四章鄂尔多斯西缘上三叠统延长组烃源岩评价

第一节烃源岩分布特征及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标准的确立

一、上三叠统延长组烃源岩类型及分布

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第二节上三叠统延长组烃源岩评价

一、上三叠统延长组湖相泥岩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二、上三叠统延长组湖相泥岩型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三、上三叠统延长组湖相泥岩型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鄂尔多斯西缘地处于中国东部太平洋构造域和西部特提斯构造域之间的的南北向转换构造带上,它夹持在华北克拉通、阿拉善地块与秦-祁造山带三个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之间。不同构造阶段、不同构造体系的复合叠加作用和同一构造阶段、不同构造体系的联合作用,使得研究区晚三叠世以来构造发展极为复杂,不同构造区段的构造特征各异,给研究区晚三叠世及其以来的构造形成与演化研究带来了极大困难,由此制约着对研究区油气勘探前景的客观评价。尤其是关于研究区及邻区晚三叠世盆地构造属性确定尚存在较大分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系统地开展研究区及邻区晚三叠世盆地构造一沉积格局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西缘晚三叠世盆地的构造属性,这对于探讨研究区晚三叠世及其以来的构造形成与演化及其控制下的油气分布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上三叠统作为鄂尔多斯西缘三个主要烃源岩层段之一,是西缘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因此开展该层段的烃源岩评价工作也是很必要的。 本次研究,在大量野外实际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实测了大量用于晚三叠世盆地属性确定的基础数据,并采集了大量的野外和岩芯样品,采用现代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着重对研究区的上三叠统开展了以下工作:①古水流分析;②砾岩砾石成分分析;③砂岩成分分析;④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⑤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的物源区;⑥并结合该区的构造背景,运用地球化学等资料,对该区的盆地构造属性及其沉积-构造格局机进行了分析;⑦通过热模拟实验对研究区烃源岩的有机碳和生烃潜量进行恢复和校正;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区烃源岩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西缘泥岩型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值,并对其进行了评价。主要认识及成果如下: 1、晚三叠世研究区北部物源区为西北的阿拉善地块前寒武系分布区,西部及西南部物源区为北祁连一秦岭造山带。 2、晚三叠世西缘及邻区的基本沉积格局为:盆地北缘为阴山隆起,西南缘及南缘为祁连一秦岭隆起,东侧为鄂尔多斯盆地本部,西部边界为灵武-韦州-平凉-华亭-陇县西侧一线。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与贺兰山盆地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盆地,鄂尔多斯西缘整体属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挤压型克拉通挠曲盆地的组成部分,贺兰山盆地为挤压构造背景下的背驮式断陷盆地,在两盆地之间为银川古隆起。 3、烃源岩分析表明:研究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暗色泥岩型烃源岩属较好一好级别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A>和Ⅱ<,B>为主,以Ⅰ型和Ⅲ型为辅,并处于成熟生油阶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