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秦岭沈坝一带柳坑金矿段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规律
【6h】

南秦岭沈坝一带柳坑金矿段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规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概况

1.3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工作方法

1.5 野外调研情况及实物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及背景

2.2 区域地层特征

2.3 构造单元划分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变质岩

2.6 变质期次划分

2.7 区域矿产

2.8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2 矿化带与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4 围岩蚀变特征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特征

4.2 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

第五章 矿区花岗岩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

5.1岩石学特征

5.2岩石化学特征

5.3 花岗岩年代学特征

5.4 花岗岩成因类型

5.5 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关系

第六章 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6.1 成矿规律

6.2 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

结论及存在问题

1 主要结论与认识

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中国地质调查局“陕西石泉-旬阳金矿整装勘查区长沟一带重点工作区找矿预测研究”项目为依托,选取安康市汉滨区沈坝一带柳坑金矿段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区构造-蚀变岩相填图、矿脉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岩浆岩脉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等方法,分析了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岩浆岩脉与金成矿的关系,总结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提出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并圈定有利靶区。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进展和成果:
  (1)汉阴北部地区发育多期新生面理,主要可分为S1、S2、S3,其中属S2期面理最为发育,总体产状以北倾为主,不同地区倾角变化较大。研究区及周围发现的金矿床(点)与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柳坑矿段矿体产出严格受DSZ3(RF5)的控制,研究认为韧性剪切带内的扩容空间不仅有利于流体与围岩之间发生物质交换,也为金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空间与物理化学条件。
  (2)研究区内石英脉可分为三个期次,其中S2期石英脉包裹体显示中低温、低盐度特征,S3期石英脉包裹体显示中高温与相对较高的盐度特征,总体显示低密度流体特征,计算得出矿床应属浅层次成矿深度范围,金矿化与 S2期石英脉关系密切。
  (3)矿石中黄铁矿分为浸染状与拔丝状两种类型,拔丝状黄铁矿含金性好,应为主成矿期黄铁矿,晶型以五角十二面体为主,反映成矿期黄铁矿的形成环境具有中低温、高硫逸度、冷却缓慢、物质供应充分等特点。黄铁矿总体显示S亏损Fe富集的特点,微量元素组合特征也反映中低温、流体成分复杂的形成环境。
  (4)研究区及周围区域内广泛发育酸性侵入岩脉,多顺 S2面理方向产出,延伸长度与露头宽度各异。经鉴定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新鲜色浅灰-深灰色,细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组成有黑云母,长石(部分已风化),石英等。化学成分上属准铝质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与强不相容元素。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76±1.9Ma,代表了花岗岩结晶年龄,为燕山早期成岩。成岩类型显示为I型花岗岩,显示壳幔混源特征,综合认为此次岩浆作用与成矿时代基本吻合,岩浆岩脉与区内金矿的形成存在一定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
  (5)通过对柳坑金矿段区域构造背景、矿床成矿特征以及金属硫化物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应属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6)柳坑矿段的金矿体、矿化蚀变带多呈透镜状、细脉状分布,具向南西向侧伏发育的特征。研究认为3-7号勘探线的中部空间以及现有矿体的南部区域存在其他透镜状、细脉状矿体或矿化蚀变带。
  (7)金易富集部位可总结为:韧性剪切带叠加面理变化处、岩石中褶皱及微细裂隙发育部位、有利岩石组合及岩性转换界面、拔丝状金属硫化物发育地段、青灰色石英脉发育或石英脉密集发育地段,可作为区内找矿标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