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秦儒家修身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启示
【6h】

先秦儒家修身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1 对先秦儒家修身观本身的研究

1. 2. 2 将儒家修身观与教育相结合论述和启示

1. 2. 3 探讨儒家思想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格塑造的影响

1. 2. 4 分析儒家修身观的现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 3. 1 基本思路

1. 3. 2 研究方法

1.4 创新尝试

2先秦儒家修身观概述

2.1 先秦儒家修身观的内涵

2. 1. 1 修身的概念界定

2. 1. 2 先秦儒家修身观的基本内涵

2.2 先秦儒家修身观的主要内容

2. 2. 1 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原则

2. 2. 2 以“义礼”为准则的行为规范

2. 2. 3 以“中和”为目标的践行之道

2.3 先秦儒家修身观的特征

2. 3. 1 善恶争辩的人性基础

2. 3. 2 诚意正心的理性自觉

2. 3. 3 修己安人的道德倾向

2. 3. 4 内圣外王的价值崇尚

2.4 对先秦儒家修身观的评析

2. 4. 1 先秦儒家修身观养成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和精神境界

2. 4. 2 先秦儒家修身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3当代大学生道德养成对先秦儒家修身观的价值诉求

3.1 当前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总体状况

3.2 当前大学生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

3. 2. 1 心态较浮躁、精神上不和谐

3. 2. 2 基本道德修养缺失、他人意识弱化

3. 2. 3 道德知行分离、随波逐流

3.3 当代大学生道德养成对先秦儒家修身观的价值诉求

3. 3. 1 在“互联网+”世界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客观需要

3. 3. 2 大学生道德养成路径优化的个性选择

3. 3. 3 大学生道德养成与提升幸福感的营养补品

3. 3. 4 大学生生发君子意识与形成个人信仰的汲取

3. 3. 5 大学生道德养成与追求真善美的本性回归

4先秦儒家修身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启示

4.1 先秦儒家修身观对当代大学生心性修养的启示

4. 1. 1 注重存心养性 消除大学生浮躁心态

4. 1. 2 信守重义轻利 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

4.2 先秦儒家修身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提升的启示

4. 2. 1 反求诸己与大学生反思自我意识的养成

4. 2. 2 推己及人与大学生利他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4. 2. 3 克己复礼与大学生道德规范内化的形成

4.3 先秦儒家修身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知行统一的启示

4. 3. 1 积极格物致知 提高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

4. 3. 2 坚持慎独践履 持续强化大学生道德意志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就个体而言,也是后天养成的合乎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也正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础。道德既是对我们的约束,又是我们生存生活必需的意识形态,它对人们的修养和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其道德修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又鉴于当前学界对于先秦儒家修身观放在大学生道德修养层面来进行专门研究的涉及较少且尤为重要。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现状,本文旨在通过对先秦儒家修身观中积极因素的探讨和挖掘,说明先秦儒家修身观仍具有存在的现实意义。将其精华部分在当下这一文明体中恢复生机并对原生传统儒家修身观进行革新,使得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因子与当代大学生道德养成创造性的有机融合获得新生,让当代大学生在自主的成长环境里找回自我,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走出精神境界的亚健康状态。
  本文共分五部分,主线是以当代大学生道德养成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对先秦儒家修身观有价值诉求,由此有针对性的提出启示和借鉴性措施。第一部分是绪论。立足本文的主旨,简单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并进行创新尝试。第二部分是先秦儒家修身观概述。对先秦儒家修身观的内涵、主要内容、特征进行了梳理解读,还对我们应如何辩证客观的看待评价先秦儒家修身观给出了指导意见。第三部分是当代大学生道德养成对先秦儒家修身观的价值诉求。在分析大学生道德修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说明了先秦儒家修身观有可借鉴之处。第四部分是先秦儒家修身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启示。提炼出先秦儒家修身观中具有永恒价值的因子,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养成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到契合指导的儒家修身观并有机结合,促使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道德人格的形成。最后一部分是结语,道德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借鉴先秦儒家修身观,生发君子意识,自觉自律,同时也需要家庭、高校和社会承担各自的责任,形成合力,助力于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力达“从心所欲不逾矩”之精神自由与规范之间的统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