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刺槐种群动态分析
【6h】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刺槐种群动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植物群落动态研究进展

1.3国内外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2.2研究方法

2.6技术路线

第三章 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刺槐种群动态分析

3.1引言

3.2研究方法

3.3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不同配置模式的群落多样性分析

4.1引言

4.2研究方法

4.3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不同配置模式的群落与土壤因素的关系

5.1引言

5.2研究方法

5.3结果与分析

笫六章 结论

6.1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种群动态分析

6.2不同配置模式的群落多样性分析

6.3不同配置模式的群落演替与土壤因素的关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展开▼

摘要

在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种群统计、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相关分析等数量生态学分析法,研究了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生态复垦区刺槐与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种群动态、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
  运用静态生命表法,分析了刺槐与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各种群数量及更新规律,对刺槐树高和胸径生长动态进行一元线性方程拟合,发现其胸径与高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按照胸径/高度比值大小划分不同配置模式下的刺槐结构级,据此构建生命表和绘制生命曲线。研究表明:在刺槐+榆树+臭椿配置模式和刺槐单一配置模式下,刺槐种群年龄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形,表明在这两种配置模式的群落内刺槐种群为增长型,幼苗和幼树数量储备丰富;在刺槐+油松配置模式下刺槐种年龄群结构呈纺锤型,反映了刺槐种群幼龄个体和成熟个体数量多,中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处于相对稳定期。在三个配置模型中刺槐种群的最高生命期望值均出现在死亡率最高的级别之后;三种配置模式下刺槐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II型;更新幼苗数量刺槐+油松>刺槐+榆树+臭椿>刺槐单一配置模式,更新幼树数量刺槐+榆树+臭椿>刺槐+油松>刺槐单一配置模式;刺槐+油松配置模式具有较高的存活率,种群更新较好,且群落相对稳定性;刺槐单一配置模式的种群表现最差。
  各配置模式的物种组成都明显高于复垦初期的物种丰富度,按植物种的丰富度大小依次排列,刺槐+榆树+臭椿配置模式>刺槐单一模式>刺槐+油松配置模式;从科属种组成看刺槐+榆树+臭椿配置模式最多,而刺槐+油松配置模式最少;在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物种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刺槐+榆树+臭椿配置模式>刺槐单一配置模式>刺槐+油松配置模式。
  植被恢复土壤理化特性影响通过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变化予以表征,即刺槐+油松>刺槐单一配置模式>刺槐+榆树+臭椿配置模式,碱解氮为刺槐+油松配置模式>刺槐+榆树+臭椿配置模式>刺槐单一配置模式;速效磷为刺槐单一配置模式>刺槐+榆树+臭椿配置模式>刺槐+油松配置模式。研究发现刺槐种群各结构级400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