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乳状液稳定性及破乳絮凝研究
【6h】

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乳状液稳定性及破乳絮凝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前言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稳定性及破乳絮凝研究进展

1.2.1聚合物驱采油污水的组成分析

1.2.2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1.2.3油水乳状液稳定的机理研究

1.2.4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乳状液的处理方法研究

1.2.5含油污水破乳絮凝机理研究

1.2.6结论

1.3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聚合物驱采油污水组成的分离与分析

2.1实验部分

2.1.1实验原料

2.1.2主要实验仪器

2.1.3实验方法

2.2实验结果及讨论

2.2.1孤岛油田含聚污水水质分析

2.2.2污水中乳化活性组分的富集及亚组分的分离

2.2.3乳化活性亚组分的结构组成分析

2.2.4含聚污水中酸性物质的分离与结构组成分析

2.2.5污水中HPAM的富集及纯化HPAM的表征

2.2.6含聚污水中悬浮物的组成分析

2.3本章小结

第3章 亚组分的乳化性能及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3.1实验部分

3.1.1实验原料

3.1.2实验仪器

3.1.3实验方法

3.2实验结果及讨论

3.2.1组分及亚组分的乳化性能研究

3.2.2多亚组分共存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3.2.3亚组分的组成及界面性质与乳状液稳定性的关系

3.3本章小结

第4章 HPAM与亚组分相互作用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4.1实验部分

4.1.1实验原料

4.1.2实验仪器

4.1.3实验方法

4.2结果与讨论

4.2.1不同水样的粘度

4.2.2 pH值对活性亚组分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4.2.3 HPAM与亚组分相互作用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4.2.4固体颗粒对HPAM与亚组分乳化相互作用的影响

4.2.5 HPAM的盐敏效应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4.3本章小结

第5章 污水中乳化活性亚组分对水处理剂性能的影响研究

5.1实验部分

5.1.1实验原料

5.1.2实验仪器

5.1.3实验方法

5.2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PAMAM系列产品的纯化与表征

5.2.2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表征

5.2.3不同水处理剂对模拟乳状液的破乳絮凝效果

5.2.4 HPAM与亚组分共同作用对处理剂破乳絮凝效果的影响

5.2.5 HPAM对实际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5.3本章小结

第6章 孤岛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实验室研究

6.1实验部分

6.1.1实验原料

6.1.2实验仪器

6.1.3实验方法

6.2实验结果与讨论

6.2.1孤二联含聚污水的除油实验

6.2.2孤五联含聚污水的除油实验

6.2.3孤岛油田采出液的油水分离实验

6.3本章小结

第7章 孤岛聚合物驱含油污水处理现场试验

7.1孤二联和孤五联生产概况

7.1.1孤二联生产概况

7.1.2孤五联生产概况

7.2孤二联和孤五联现行油水分离工艺流程

7.3油水分离工艺流程的开发

7.4现场试验工艺流程

7.4.1孤五联现场试验工艺流程

7.4.2孤二联现场试验工艺流程

7.5现场试验

7.5.1孤二联现场试验

7.5.2孤五联现场试验

7.5.3现场试验采出液处理成本核算

7.6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中引用的标准分析方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聚合物驱是一种重要的三次采油技术,为中国胜利油田原油稳产提供了重要保证。但由于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而且污水油含量高、油珠平均粒径小、悬浮物含量高,处理难度很大。目前对含聚污水中乳化活性物质的组成、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处理对策还缺乏深入认识。本论文首先对孤岛采油厂含聚采油污水中乳化活性物质进行了系统分离及组成结构表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乳化活性亚组分及污水中残余HPAM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污水中各亚组分及HPAM对不同结构水处理剂作用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含聚采油污水处理对策,研发了针对孤岛油田含聚采油污水的处理剂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 用石油醚和三氯甲烷依次萃取孤二联和孤五联含聚污水中的油分,得到弱极性组分F1和强极性组分F2;然后用石油醚沉淀及甲醇/异丙醇抽提,将两个组分分成六个亚组分。六个亚组分的结构组成分析及乳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固体亚组分SF41和SF42的H/C低,相对分子质量高,杂原子含量高,金属钙、铁含量高(SF42相对分子质量高达4533,总杂原子含量25.3%,钙、铁含量分别达到2357mg.kg-1和455.8mg.kg-1),低浓度下(<0.5g.L-1)界面活性强,乳化能力强;液体亚组分SF1和SF31酸值高(SF31酸值高达23.9mgKOH.g-1),界面活性和乳化能力均较强;黏稠液体亚组分SF32和SF2酸值较低,界面活性和乳化能力相对较弱;各亚组分按界面张力由小到大排序为:SF42≤SF4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