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多元化养殖技术的研究
【6h】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多元化养殖技术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综述

1国内外三疣梭子蟹研究概况

2三疣梭子蟹的养殖现状

3三疣梭子蟹的混养现状

第二章三疣梭子蟹与中国明对虾混养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第三章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实验研究

第一节三疣梭子蟹与不同密度凡纳滨对虾混养实验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节凡纳滨对虾与不同密度三疣梭子蟹混养实验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三节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对底质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四章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不同投喂技术实验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论文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砂的混养进行了研究。监测了水体、底泥理化因子的变化规律,同时测定了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进一步探讨了三疣梭子蟹与对虾混养实验围隔中合适混养比例和主要水质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养殖效果。主要研究如下: 1.三疣梭子蟹与中国明对虾的混养实验研究 本实验中各组放养中国明对虾密度均为9尾/m2,处理组放养不同密度的三疣梭子蟹(0、3、6、9尾/m2)。经90d的养殖,结果表明:养殖后期由于受到台风“韦帕”影响,温度、盐度突然下降,总氨氮、亚硝氮等迅速上升,致死虾蟹大量死亡。梭子蟹和中国明对虾在规格、成活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梭子蟹产量与放养密度成正相关,且处理组P9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因此,本实验混养对虾9尾/m2时,梭子蟹放养密度为9尾/m2还未达到此环境的最大养殖容量。 2.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的混养实验研究 2.1三疣梭子蟹与不同密度凡纳滨对虾混养实验研究 本实验中每组放养三疣梭子蟹均为6尾/m2,凡纳滨对虾6个密度分别为(0、15、45、75、105、135尾/m2)。结果表明:经过60d的养殖,混养组梭子蟹的成活率、规格和净产量均优于梭子蟹单养组,其中,混养对虾密度为45尾/m2组(45.71%,43.22g/ind,1191kg/hm2)最高,其次是75尾/m2组(44.58%,39.13g/ind,1050 kg/hm2),梭子蟹单养组(35.13%,32.87g/ind,693kg/hm2)最低。混养6尾/m2密度梭子蟹条件下,对虾的养成规格和成活率与对虾密度呈负相关。实验后期各混养组水体中总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单养组,且随对虾放养密度增高显著上升。水体总氨氮含量各混养组在养殖50d后均超过500ug/L。本实验表明: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的合适配比为三疣梭子蟹6尾/m2(即放养梭子蟹生物量为0.144g/m2),对虾45尾/m2~75尾/m2(即放养凡纳滨对虾生物量为0.536~0.893g/m2)。 2.2凡纳滨对虾与不同密度三疣梭子蟹混养实验研究 本实验中每实验组放养凡纳滨对虾均为45尾/m2,梭子蟹5个密度分别为(0、3、6、9、12尾/m2)。经过60d的养殖,混养组C3和C6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规格和净产量均优于对虾单养组,混养组C9和C12对虾的成活率、规格和净产量均低于对虾单养组。混养45尾/m2密度对虾条件下,梭子蟹的养成规格和成活率与梭子蟹密度呈负相关。实验后期各混养组水体中总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含量均高于单养组,且随梭子蟹放养密度增高显著上升。水体总氨氮含量各组在养殖50d后均超过500ug/L。本实验表明: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的合适配比为对虾45尾/m2(即放养凡纳滨对虾生物量为0.536g/m2),三疣梭子蟹3~6尾/m2(即放养梭子蟹生物量为0.072~0.144g/m2)。 2.3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对底质的影响 本实验从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虾池底质的有机碳、总碳、总氮、总磷的关系进行探讨。本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中有机碳变化规律性不强,总磷为缓慢累积过程,总碳为显著下降过程,总氮为显著累积过程,总碳与总氮比值下降趋势显著;实验2.1处理组S105和S135在总氮、总磷和综合污染指数等方面都高于其它组,实验2.1处理组C9和C12在总氮、总磷和综合污染指数等方面都高于其它组。因此,从底泥各因子综合分析来看,实验2.1混养合适密度为三疣梭子蟹6尾/m2(即放养梭子蟹生物量为0.144g/m2),凡纳滨对虾0~75尾/m2(即放养凡纳滨对虾生物量为0~0.893g/m2)。实验2.2混养合适密度为对虾45尾/m2(即放养凡纳滨对虾生物量为0.536g/m2),三疣梭子蟹0~6尾/m2(即放养梭子蟹生物量为0~0.144g/m2)。 3.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不同投喂技术混养实验研究 在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中,每实验组放养凡纳滨对虾均为36尾/m2,梭子蟹均为0.5尾/m2。只投喂对虾配合饲料(shrimp feed)组为SF100%组,只投喂蓝蛤(crab feed)组为CF100%组,投喂对虾配合饲料和蓝蛤各一半组为SF50%CF50%组。本实验结果表明:经过50d的养殖,对虾的成活率、规格和产量由高至低为处理组SF100%>SF50%CF50%>CF100%,梭子蟹的成活率、规格和产量由高至低为处理组CF100%>SF50%CF50%>SF100%,与投饵量成正相关。养殖30d后水体中总氨氮和亚硝氮处理组CF100%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本实验表明,混合投喂有利于显著提高虾蟹生长及成活率,但饵料混合的最适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