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莱芜市莱城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研究
【6h】

莱芜市莱城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1引言

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进展

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2.1项目概况

2.2项目区概况

2.2.1地理位置

2.2.2地质地貌

2.2.4土壤植被

2.2.5社会经济

2.2.6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3.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指标体系

3.1监测内容

3.1.1宏观监测

3.1.2微观监测

3.2监测方法

3.2.1植被状况监测

3.2.2土壤性状监测

3.2 3蓄水保水效应监测

3.2.4水土流失状况及土壤侵蚀量监测

3.2.5经济状况监测

3.2.6社会状况监测

3.3技术路线

3.4监测点布设

3.5监测指标体系

3.5.1监测指标设计原则

3.5.2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4生态效益监测与分析

4.1植被变化与分析

4.1.1植被覆盖度分析

4.1.2植被生长量监测与分析

4.1.3植物多样性及植被演替

4.1.4植被变化监测与分析总结

4.2土壤性状监测与分析

4.2.1土壤结构

4.2.2土壤密度

4.2.3土壤水分

4.2.4土壤孔隙

4.2.5土壤性状小结

4.3蓄水保水效益监测与分析

4.3.1枯落物蓄水

4.3.2土壤层贮水量

4.3.3土壤入渗

4.3.4径流量

4.3.5蓄水保水效益监测与分析小结

4.4水土流失状况监测与分析

4.4.1土地利用状况

4.4.2坡度分级状况

4.4.3土壤侵蚀类型、面积及侵蚀强度

4.4.4项目区保土效益分析

4.4.5水土流失状况小结

5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5.1经济效益的计算

5.1.1产值计算

5.1.2运行费计算

5.2经济效益分析

5.3经济效益小结

6.社会效益监测与分析

6.1社会效益监测指标

6.2单项评价

6.2.1用地结构效益

6.2.2产业发展效益

6.2.3劳动就业效益

6.2.4生活水平效益

6.2.5减灾效益分析

6.2.6其他效益

6.3综合评价

6.3.1权重确定

6.3.2模糊综合评价

6.4社会效益监测与分析小结

7.结论与讨论

8.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对 莱芜市莱城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进行了研究。文章以莱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宏观监测与微观监测相结合、遥感信息监测与人工实地观测相结合、长期连续观测和短期临时观测相结合、时间序列与空间序列对比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区内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类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