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缝纫女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现况研究及其损伤机制的探讨
【6h】

缝纫女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现况研究及其损伤机制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WMSDs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程度

2 下背痛的影响因素探讨

3 静态负荷致肌肉损伤的机制探讨

结果

1 WMSDs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程度

2 下背痛的影响因素探讨

3 静态负荷致肌肉损伤的机制探讨

讨论

1 WMSDs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程度

2 下背痛的影响因素探讨

3 静态负荷致肌肉损伤的机制探讨

结论

综述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危险因素

附录 肌肉骨骼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调查缝纫女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流行状况,分析下背痛的影响因素,探讨静态负荷致肌肉损伤的机制。 【方法】 采用北欧肌肉骨骼问卷,对300名缝纫女工及300名自由体位工作的工厂女工、办公室女职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近1年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现患情况及其对工作、生活的影响。调查问卷采用自填的方式,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对影响下背痛的可能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包括个体因素、职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 采用静态负荷动物模型,观察静态负荷致肌肉损伤过程中家兔血清肌酸激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腰肌线粒体膜ca2+-Mg2+-ATP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结果】 缝纫女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近1年总患病率为82.0%,肌肉骨骼系统各部位按年患病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肩、颈、下背、手/腕、上背、臀/大腿、肘、踝/足、膝,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年患病率随年龄、工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肩、颈、下背、手/腕部疾患对超过1/3的患者造成了工作能力明显降低、请假休养及连生活都受到影响等较严重的影响;症状持续时间为半年及以上的患者占70%;症状每天都出现的患者占50%以上:有50%以上的患者认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完全由工作引起:患者在近1年中因疼痛到医院就诊率较低,仅为17.6%。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锻炼情况、婚姻状况、工龄、工作满意度、工作环境、工作疲劳感、人际关系、支持满意度等因素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年龄、工作环境和工作疲劳感3个因素。工作环境及工作疲劳感因素联系强度为中等以上,年龄为弱联系。 随着实验时间延长,实验组家兔血清丙二醛含量与实验前比较逐渐升高(一周后P<0.01,两周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周后P<0.05,两用后P0.05),两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酸激酶活性与实验前比较逐渐升高(一周后P<0.01,两周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周后P<0.05,两周后P<0.01)。实验一周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实验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两周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实验一周后比较稍降低,与实验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 实验两周后,实验组家兔腰肌线粒体膜Ca2+-Mg2+-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缝纫女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年患病率较高,年患病率居前三位的部位分别为肩、颈、下背。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但是工人的重视程度不够,就医率较低。 下背痛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纠正劳动姿势、减轻劳动负荷、加强组织管理、改善劳动环境、增强个体保护意识、积极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措施可减少下背痛的发生。 长时间静态负荷对家兔肌肉骨骼系统造成了损伤,其损伤机制可能是静态负荷使机体产生大量自由基,引起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肌细胞能量供应障碍,最终导致了肌肉的损伤。肌酸激酶、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a2+-Mg2+-ATP酶是否可作为静态负荷致肌肉损伤及修复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各指标的内在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