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3414”试验的目标产量法配方施肥参数的建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6h】

基于“3414”试验的目标产量法配方施肥参数的建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有关“3414”配方施肥及目标产量法方面的研究

1.4研究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设计

2.1.1“3414”肥料试验设计

2.1.2试验地点、供试作物和二水平施肥量

2.2试验的田间实施

2.3土样的采集及测定

2.4测产

2.5植株取样及测试

2.6数据的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目标产量法配方施肥参数建立方法的分析

3.1.1目标产量不同确定方法的对比

3.1.2基础产量不同确定方法的对比

3.1.3形成单位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的确定

3.1.4肥料利用率的确定

3.1.5土壤养分校正系数的确定

3.2目标产量法的产量相关性分析

3.2.1目标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3.2.2基础产量的相关分析

3.3不同因素对单位产量吸收养分量的影响

3.3.1施肥量对单位产量吸收养分量的影响

3.3.2养分配比对单位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的影响

3.3.3土壤肥力对单位产量吸收养分量的影响

3.4不同因素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3.4.1施肥量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3.4.2土壤肥力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3.5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分析

3.5.1氮校正系数与土壤碱解氮含量的相关分析

3.5.2磷校正系数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相关分析

3.5.3钾校正系数与土壤有效钾含量的相关分析

4结论

4.1目标产量确定方法

4.2基础产量确定方法

4.3形成单位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的确定

4.4肥料利用率的确定

4.5确定氮、磷、钾校正系数的方法

4.6目标产量法相关性分析

4.7基础产量相关性分析

4.8不同因素对单位产量吸收养分量的影响

4.9不同因素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10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分析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以全区2006年“3414”肥料试验为依据,研究了目标产量法中5个参数的建立方法,并对影响参数的因素和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目标产量用14个处理中的最高产量或分别用氮磷钾四个水平中的最高产量计算氮磷钾肥用量比较合理;对于基础产量,计算氮、磷、钾肥施用量时,可分别用“3414”试验的无氮区或空白区、无磷区、无钾区产量作为基础产量:对于单位经济产量吸收N、P2O5、K2O养分量,可用N2P2K2处理计算或用14个处理的平均值:计算氮、磷、钾肥料利用率时,无氮区(NoP2K2)、无磷区(N2POK2)、无钾区(N2P2K2)作为缺素区,以全肥区(N2P2K2)处理为施肥区确定这一参数更接近生产;计算氮、磷、钾校正系数时,分别用无氮区、无磷区、无钟区的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的相关性较高,用经验公式能很好的表达;目标产量与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的相关性较低;基础产量与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的相关性也较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位产量吸氮量提高,而施磷、钾肥对单位产量吸收P2O5、K2O量提高程度不明显;氮肥和磷肥利用率均随着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肥料利用率呈现降低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