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几株微囊藻毒素降解菌和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作用效果
【6h】

几株微囊藻毒素降解菌和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作用效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综 述

第一节 藻类的去除

第二节 微囊藻毒素的去除

第三节 细菌16S rDNA序列分子鉴定

第四节 选题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微囊藻毒素降解菌和溶藻细菌的分离、纯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小结

4讨论

第三章 分离的微囊藻毒素降解菌和溶藻菌的鉴定

第一节 细菌形态学鉴定

第二节 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

第三节 16S rDNA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第四章 溶藻菌的生长及溶藻特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4 讨论

第五章 A-8和L-9菌的微囊藻毒素降解作用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不同细菌分离源中分离获得三株细菌,为了确定三株菌的分类学地位,本文从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在分子水平上对三株细菌进行了鉴定。基于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将以上三株菌分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溶血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Haemolytius)和Leucobacter tardus(白色杆菌属)。
  为了研究细菌对微囊藻毒素(Micricystins,MC)的降解效果,实验通过添加微囊藻毒素的M9培养基测定A-8和L-9两株菌的降解效能。经过ELISA检测发现A-8和L-9两株菌在三天时间里的藻毒素降解率较高,分别为30.4%和41.9%。
  在研究细菌降解藻毒素的同时,本文重点研究了G-2和A-8菌的生长规律及其溶藻效能。结果显示G-2和A-8均是通过分泌物溶藻,其溶藻分泌物均为耐高温的物质。初始藻浓度对两株菌的溶藻率具有重要影响:对于G-2菌株而言初始藻浓度越高溶藻率越高,但A-8的溶藻率不受初始藻浓度影响。温度、光照、pH对两株菌的溶藻也有重要影响。两株菌的溶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30℃和35℃时溶藻率最高。A-8菌株在pH7.02-9.97时除藻效果最好,而G-2为pH9.97时除藻效果最好。两株菌在不同的光照下均表现为光照越长溶藻率越高。此外两株菌对瘤状念珠藻、颤藻等其它十种藻也有表现出不同的溶藻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