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反垄断法国际执法合作问题研究
【6h】

反垄断法国际执法合作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选题意义

1.2文献综述

1.3论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问题的提出

2.1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的成因

2.1.1美国反垄断执法域外管辖权的主张

2.1.2欧盟反垄断执法域外管辖权的主张

2.2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的必要性

2.2.1消除国际市场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内在需要

2.2.2克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必要

2.2.3确保各国反垄断法有效实施的需要

2.3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的可行性

2.3.1单个国家规制国际限制竞争行为的日益局限

2.3.2各国反垄断法逐渐趋同化的应然选择

2.4小结

第3章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的理论分析

3.1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的法理学分析

3.1.1各国域外管辖权的冲突及其解决

3.1.2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中礼让原则的适用

3.1.3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中的国家协调机制

3.2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的经济学分析

3.2.1科斯定律对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的分析

3.2.2芝加哥学派理论对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的分析

3.3小结

第4章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主要法律问题分析

4.1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之信息交换

4.1.1可交换信息的范围

4.1.2相关信息的保护性规定

4.2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之域外调查取证

4.2.1域外调查取证的方式

4.2.2域外取证机关的权限

4.2.3域外取证费用的承担

4.3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中之司法文书送达

4.3.1司法文书的送达时效

4.3.2司法文书的送达途径

4.4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之域外执行

4.4.1财产的查封扣押与冻结

4.4.2人员的羁押与监禁

4.5小结

第5章我国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的立法完善与建议

5.1我国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的立法完善

5.1.1我国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5.1.2我国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中实施机制的完善

5.2我国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的对策建议

5.2.1明确我国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的主体

5.2.2积极参与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的多边协调

5.2.3建立和培养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的队伍

5.3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反垄断法最初仅是一项用以对付国内限制竞争行为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立法。但是,当一国的反垄断法具有了某种域外适用效力并且由其执法当局付诸实施时,各国反垄断法的冲突也就随之产生了。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反垄断执法机构被卷入到国际限制竞争案件中,国际社会出现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反垄断法冲突问题。另外,由于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赖性的不断增强,跨国企业势力的不断扩张,单个国家的反垄断管理机构在约束跨国企业行为上日益显出能力有限。于是,国际反垄断领域发出了协调与合作的呼吁。 目前国家间的反垄断合作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双边协调机制,典型的如美国与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签订的双边合作协议;二是区域协调机制,如APEC、NAFTA等区域性组织间的合作;三是OECD、ICN、WTO等国际组织推动的多边协调机制。实践证明,各国的努力是显有成效的。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国际领域的执法合作提高了世界经济效率,保证了全球福利的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合作机制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大多停留在非实质性的合作与协调上,各合作方在信息交换、调查取证、文书送达尤其是判决的执行等各个方面都存着无法逾越的困难和障碍,要做到真正的实体上的协调甚至是趋同还存在很大的困难。作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我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中的这些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一方面,我国应尽快完善反垄断法的实施机制,如自我限制域外管辖权、引入刑事责任等;另一方面,作为开展反垄断执法合作的前提条件,我国必须明确一个专门的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机关,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执法合作队伍。 我们应该抓住经济全球化这一有利机遇,发挥“后起之势”,在密切关注反垄断法的国际执法合作的同时不断调整、完善自身反垄断法律体系。只有对扑面而来的反垄断国际执法合作有着充分的准备和认识,才有能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