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6h】

中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 论

全 文 总 结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药物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S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对阐明药物小分子在体内的转运、分配及代谢过程、解释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开发新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已引起各方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从中药食凉茶中提取的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从分子层面了解中药小分子的生物学效应和功能。本文主要结构如下:
   第1章:绪论,此章简要的介绍了国内外的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意义、思路、手段,以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阐明了立题的依据。
   第2章:此章作者采用荧光光谱法,在25℃和37℃两个温度下,测定中药小分子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在接近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0),中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存在静态猝灭作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牛血清白蛋白的最大发射峰峰位蓝移;根据Stern-Volmer方程:F0/F=l+Kqτ0[Q]=l+Ksv[Q]得到Ksv=5.86×104(T=298K) 4.94×104(T=310K) Kq=5.86×1012(T=298K) 4.94×1012(T=310K),通过方程Lg((F0-F)/F)=lgK+nlg[Q]
   计算求得在上述两个温度下的表观结合常数4.15×104(T=298K)和3.92×104(T=310K)及结合位点数n=1,通过热力学方程,得出△H>0、△S>0,根据Ross的结论可知两者之间是疏水作用力,通过同步荧光光谱法在波长差是15nm时,荧光峰紫移了2nm,说明中药小分子和BSA发生静态结合,在波长差60nm时,荧光峰没有发生位移,由此,我们可知中药小分子距离酪氨酸残基较近,而距离色氨酸残基较远。
   第3章:此章作者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在室温条件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中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形成了复合物,两者之间的这种结合使牛血清白蛋白发生了荧光猝灭,BSA~280nm的吸收峰是其肽链上的色氨酸和酪氨酸的芳杂环上的π-π* 跃迁引起的,BSA~280nm的吸收峰的吸收强度随小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收峰发生紫移。BSA~230nm的吸收峰则是由肽键的羰基(C=O)的n-π*的跃迁所引起的,吸收峰的吸收强度随着小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BSA~230nm吸收峰发生红移。
   第4章:此章作者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在室温条件下,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研究中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中药小分子-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在1072.8cm-1出现一个新的红外吸收峰,佐证了中药小分子和牛血清白蛋白是通过静态结合的。此外,牛血清白蛋白的酰胺I带的吸收峰1656.8cm-1,发生了微小的紫移至1653.7cm-1,牛血清白蛋白的酰胺II带的吸收峰1539.2cm-1,发生了微小的红移至1542.5cm-1,BSA的酰胺III带的吸收峰1245.1cm-1,发生了较大幅度的红移至1255.2cm-1,除了上述的酰胺三个带发生变化外,还有由1449.6cm-1红移至1451.1cm-1,1395.5cm-1红移至1396.1cm-1,由此我们得知,中药小分子和BSA发生静态猝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