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玉米黄尾球跳甲入侵生态学效应的研究
【6h】

玉米黄尾球跳甲入侵生态学效应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

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尾球跳甲(Sphaeroderma apicale Baly)入侵鄂西后当地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获得如下结论: 1采用室内和田间实验对黄尾球跳甲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黄尾球跳甲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形态特征,以及黄尾球跳甲在鄂西山区玉米上的发生危害规律,这可为黄尾球跳甲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黄尾球跳甲入侵定殖后,对入侵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实验地(危害较严重玉米地)的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68种)、均匀度(0.46)和多样性指数(1.79)都相应低于危害较轻玉米地;危害较严重玉米地中节肢动物群落优势集中性高于危害较轻玉米地,黄尾球跳甲的优势度为0.40,大于危害较轻玉米地优势种玉米蚜的优势度0.33。这表明黄尾球跳甲成为入侵地主要害虫,它的入侵导致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群落不稳定,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黄尾球跳甲天敌自然调节作用。 3采用群落生态学方法,从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了生态位重叠度及生态位宽度的定量估计,分析了两类不同玉米地害虫和天敌的变化规律。在黄尾球跳甲入侵玉米地,黄尾球跳甲取代玉米蚜成为玉米地主要害虫。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以茶色新圆蛛最宽,其余生态位宽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蛛、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小毛瓢虫、大草蛉和食虫虻。从黄尾球跳甲与天敌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来看,黄尾球跳甲与草间小黑蛛和茶色新圆蛛重叠最大,与七星瓢虫和大草蛉次之,与其它天敌重叠最小,说明草间小黑蛛和茶色新圆蛛与黄尾球跳甲占有较长时间资源,追随效应和控制作用明显,它们是黄尾球跳甲的主要天敌。玉米地黄尾球跳甲的防治应在充分发挥天敌作用的基础上,协调利用各种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