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峡库区澎溪河鱼类分布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的研究
【6h】

三峡库区澎溪河鱼类分布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三峡水库蓄水后,澎溪河成为库区淹没面积最大、消落区面积最广的一级支流,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澎溪河鱼类资源及环境状况发生变化。因此,本文使用EY60回升探测仪(200kHz换能器)对2009~2010年期间澎溪河鱼类进行了5次水声学调查,并且对澎溪河主要组成鱼类之一的鳙进行了目标强度标定实验,推算出澎溪河春季主要鱼类大小范围,以及研究分析了澎溪河鱼类时空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如下:
   1、鳙目标强度与其大小关系显著。鳙的全长范围为30.05~80.00cm,体长范围为25.10~68.80cm,体重范围为0.3~6.0kg,对应的有效目标强度范围为-51.84~-42.06dB,最大目标强度范围为-47.53~-37.06dB。鳙的目标强度与其全长、体长、体重的对数值线性回归关系均显著(r>0.9,P<0.01);平均有效目标强度回归方程(SE=0.55~0.61dB)较最大目标强度回归方程(SE=1.09~1.17dB)更为准确。另外,鳙的平均游动速度为0.15 m/s,且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规律。
   2、澎溪河鱼类时空分布存在差异性。澎溪河鱼类水平分布存在差异性,不同季节上层、中层鱼类密度水平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3)。鱼类垂直分布存在差异性,冬季上层鱼类密度和下层鱼类密度差异较为显著(P=0.05)。鱼类昼夜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鱼类的昼夜垂直节律(Diel Vertical Migration,DVM)引起。3个季节的鱼类目标强度(TS值)差异极其显著(P<0.01),其中秋季鱼类TS最高,春季TS值最低,造成该差异的原因是4~6月是长江上游鱼类繁殖季节,仔稚鱼居多。鱼类周年之间存在变化,尤其2009年冬季和2010年冬季鱼类密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春季澎溪河主要组成鱼类为鲢、鳙,通过第二章实验得到的鳙目标强度公式推算出春季澎溪河主要鱼类体长范围为8.7~17.6cm,体重范围为0.01~0.10kg。
   3、澎溪河鱼类时空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密切。(1)鱼类分布与温度呈正相关(r=0.52,P=0.01),与电导率、总固体溶解度、盐度呈负相关(r<-0.3,P<0.09),且鱼类分布与各水质因子的多元回归关系显著(F=5.28,P=0.009),(2)鱼类分布与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对数值呈负相关关系(r<-0.71,P<0.06),与甲壳虫类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9)。鱼类分布与浮游生物回归模型显著(F=9.24,P=0.04)。(3)秋季、冬季鱼类密度纵向分布与水深不相关,可能是聚群行为引起;春季鱼类密度纵向分布与水深的关系存在中度负相关(r=-0.5,P≤0.05),推测水温等生态因子影响鱼类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