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肃省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及影响机制分析
【6h】

甘肃省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及影响机制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研究目的

1.3国内研究综述

1.4研究甘肃省粮食安全的代表性

2研究区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2社会与经济发展

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1数据来源

3.2数据处理

3.3研究方法

3.4技术路线

3.5研究内容

3.6创新点

4粮食产量变化的时空尺度分析

4.1粮食产量变化的时间尺度分析

4.2粮食产量的空间尺度分析

5粮食生产的影响机制分析

5.1自然因素对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影响

5.2粮食生产的人文因素分析

5.3其他因素分析

6粮食生产的对策及建议

7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7.2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经济比较落后,自然条件差,农业生产基础比较脆弱,是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相对较弱的省份之一,粮食生产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1999年才基本实现粮食自给有余,之前一直是我国最大的粮食调进省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膨胀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不甚稳定,年度波动较大等问题。本文基于甘肃省1949-2011年的农业生产相关基础数据,采用五年趋势滑动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甘肃粮食产量变化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政策、技术和市场因素等)全面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影响机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然后针对粮食生产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有针对性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结合甘肃63年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数据,通过构建GM(1,1)模型,对甘肃省未来10年(2012-2021年)的粮食产量进行模拟预测。通过上述研究有利于缓解甘肃以上诸因所引发的相关粮食问题,完善粮食生产体系,稳定区域粮食生产能力,以期为农业部门关于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理论借鉴。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1)1949-2011年,甘肃省粮食生产动态变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在起伏变化中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但近年来粮食生产的波动相对趋缓;二是粮食总产量曲线和人均粮食产量曲线的动态变化特征基本吻合。三是在建国以来63年的时间尺度上,甘肃省粮食产量增减变化主要存在38年、23年、15年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其中38年和2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较强烈。
  (2)甘肃省粮食产量空间尺度的特征:
  (a)嘉峪关市、兰州市、甘南州、临夏州、天水市和酒泉市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仍处于400kg标准安全下限以下,对外依赖程度高,粮食安全系数偏低;其他8市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400kg标准安全下限,粮食安全保障程度高,基本无粮食危机。
  (b)甘肃省建国63年的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的空间差异明显,河西走廊的高年均增长率数值的地区相对集中,张掖市以7.81%的年均增长率为甘肃省最高;嘉峪关市最小,仅-0.43%。根据地区粮食安全类型情况,因地制宜,综合调度,合理调节区域粮食盈亏,千方百计维护地区粮食安全。
  (3)通过对粮食生产自然因素的分析可得:甘肃省1978-2011年3-10月平均降水量(气温)与干旱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呈显著负(正)相关。年均降水量减少,极端干旱气候事件时有发生,是旱灾受灾面积扩大,粮食产量锐减的主因;气温持续升高,蒸发量增大是造成旱灾受灾面积扩大,粮食产量锐减的重要因素;气候暖干化趋势加速,对农业的危害日益明显,严重威胁着甘肃省的粮食安全。
  (4)在社会经济投入水平、生态保护及恢复和粮食生产成本三大主成分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甘肃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则是影响粮食稳产高产的不可忽视的基础因素。
  (5)通过对甘肃省2012-2021年的粮食产量预测可知,未来十年甘肃省的粮食产量将继续保持着平稳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2021年粮食预测产量达到1228万吨,十年间粮食累计增长214万吨,相对于2000-2011年时段年均3.25%的增长速度,未来10年的粮食增长速度明显呈放缓趋势,年均增长率回落至1.93%。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