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腰椎峡部裂对上位脊椎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6h】

腰椎峡部裂对上位脊椎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实验一:脊柱三维活动度(ROM)的测量

实验二:腰椎峡部裂上位脊椎间盘压力的测量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附 图

参考文献

致 谢

综述 腰椎峡部裂生物力学相关研究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方法测量腰椎峡部裂模型上位脊椎三维活动范围及间盘压力研究峡部裂上位脊椎稳定性,从而为腰椎峡部裂外科治疗提供更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1)、9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切断L5双侧椎弓峡部制成实验模型,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正常组及峡部裂标本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等6种大小10N.m力矩,由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分析比较峡部裂组及正常组上位及同序脊椎节段的运动范围。(2)、通过MTS-858生物力学测试机对正常组及峡部裂组标本行中心垂直、前屈、后伸及侧屈压力加载,利用椎间盘压力测试系统对各个状态的分析比较峡部裂组及正常组上位椎间盘压力。 结果:(1)、9具标本峡部裂组上位脊椎(L4/5)在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范围均值分别是12.71°、4.79°、3.71°,正常组均值分别为10.41°、3.70°、2.78°,P值均<0.01,有显著性差异,分别增加了22.1%、29.4%、33.8%,而上位脊椎侧屈活动范围峡部裂组均值为7.74°,正常组为7.67°,P>0.05,无显著性差异。峡部裂同序脊椎在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范围均值分别为12.69°,6.29°,4.10°,正常组均值分别为10.12°,5.19°,3.01°,P值均<0.01,有显著性差异,分别增加25.4%、44.1%、36.4%,而两组同序脊椎侧屈活动范围峡部裂组为6.12°,正常组为6.06°,P>0.05,无显著性差异。(2)、峡部裂组上位脊椎(L4/5)间盘压力在中心垂直正压状态下(600N、800N、1000N)与正常组间盘压力均值比较,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分别增加了1.3%,1.5%,1.7%,前屈15°状态下(300、500N、700N)与正常组间盘压力均值比较,P均<0.001,有显著性差异,分别增加了20.97%,24.45%,28.79%,后伸15°状态下(300N、500N、700N)与正常组间盘压力均值比较,P均<0.001,有显著性差异,分别增加了14.15%,17.86%,24.92%,侧屈15°状态下(300N、500N、700N)与正常组压力比较,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分别增加了3.54%,2.12%,1.14%。 结论:腰椎峡部裂不仅对同序脊椎具有重要力学影响,而且对上位脊椎同样具育重要力学影响,从而影响同序及上位脊椎的稳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