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魔鬼代言人
【6h】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魔鬼代言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1.2二元对立的交织

第2章魔鬼代言人

2.1魔鬼代言人的痛苦

2.1.1俄罗斯文化中的魔鬼代言人

2.1.2两种力量的并存

2.2魔鬼代言人的病态

2.2.1对自己的态度

2.2.2对他人的态度

2.2.3思想的偏激

2.3对魔鬼代言人的态度

第3章旋风下的思想与激情

3.1旋风式情节

3.2超时空观

3.2.1时间上的超越

3.2.2空间上的超越

3.3情节的紧张

3.4思想的激情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国璀璨文学史的奇葩。梅列日科夫斯基认为他的作品是不能够阅读的,而是要痛苦地体会才能理解,以后就再也不会被人忘记了。作为世界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刻在于他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对魔鬼代言人的双重人格和与之相对的光明力量的塑造。其中,陀氏笔下的魔鬼人物们身上并存的矛盾对立折磨着他们自己和作为读者的我们。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身处深渊中的魔鬼们也从未放弃过对善的追求,他们用冰冷的“善”煽起的激情点燃了恶的火焰,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未单纯地对魔鬼们做出批判,而是在洞察他们的心灵后对其注入同情。 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魔鬼代言人时,情节处于旋风状态,矛盾于顷刻间爆发,不可遏止的冲向目标,来达到生命体验的升华和信仰的获得。陀氏运用了超现实的时空观,把能否共时并列叙述即共时性作为选材标准的重要依据。高度浓缩的瞬间使得众多思想各显特色,目的是解决具有永恒性的思想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用“门槛”式的时空体来表现人的精神变化,搭建思想对话的平台。魔鬼代言人的心灵与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接触会进发出持续的激情,灼烧魔鬼人物自己和他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伟大的俄国作家,阅读这位世界文学巨匠的作品会使我们的灵魂受到强烈震撼。茨威格曾预言,对未来能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个人一个是克尔凯郭尔,另一个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发现并着重刻画的魔鬼人物形象(本文亦称其为魔鬼代言人)对后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这些魔鬼代言人。 本文第一部分作为绪论,首先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学派做总体性描述,其次交代了陀氏作品中的常见模式即对立。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交织着两种对立:一种是理想人物和魔鬼人物的对立,另一种是魔鬼代言人内心的矛盾对立所形成的双重人格,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都致力于这种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塑造。双重人格的发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个创举。魔鬼人物们能够兼容并蓄各式各样的矛盾,同时体味两个深渊,在相互对立的品格与思想中摇摆犹疑,辗转煎熬。关于双重人格,评论家做出过铺天盖地的评论:无论是宗教哲学学派,还是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推向西方的巴赫金学派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双重人格予以描述。宗教哲学学派中梅列日科夫斯基将双重人格问题演化为灵与肉的斗争来阐述;舍斯托夫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双重视力,他用“超天然视力”看到了人的另一面;罗赞诺夫则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用双重性来讲述“宗教大法官”的故事,说明人类灵魂被拯救的艰难;相对上述学者而言,巴赫金更加直接,用“对话”、“复调”等一系列概念来描述有关双重性的文体特征。 第二部分重点分析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魔鬼代言人身上的双重人格。所谓双重人格是两种性格的分裂但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分离。两种相反的性格在人物身上有时轮流出现,有时揉合为一,混淆不清。魔鬼人物们饱受精神痛苦,灵与肉的冲突时刻对他们进行折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魔鬼人物与西方的魔鬼不同,在这里他们不具有恶的纯粹,而具备民族意义上的双重身份和极端性。作为恶的代表,魔鬼代言人也有爱的一面,他们并未放弃过对至善的追求,他们用冰冷的“善”煽起的激情点燃了恶的火焰。魔鬼人物们同时体味着两种深渊,他们要么否定希望认同人性的野蛮和残酷,要么肯定良知并通向上帝之门。魔鬼代言人身上存在的相互矛盾的感情,呈现出他们在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时的病态。一方面他们不与自己和谐相处,全身只有斗争,顾虑重重地生活着;另一方面他们不顾廉耻地向他人“赤裸”自己,侮辱他人,故意嘲弄准则,粗暴践踏道德,靠虚假角色的生活进行自我欺骗;此外魔鬼代言人的病态还体现在思想的偏激上,作为思想狂热分子,他们走向信仰狂,用冷酷无情的理论犯罪。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我们展示了人的心灵深处,他所塑造的魔鬼代言人在我们身上引起的主要是思考。在对待这些魔鬼人物的态度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注入的不是单纯的批判,而是洞察他们心灵后的同情。陀氏不赞成对他人进行审判,他明显地感觉到了魔鬼代言人所承担的一切痛苦,并积极倡导爱着的灵魂。他认为只有爱着的灵魂才能在拯救别人的同时拯救自己。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描写魔鬼代言人的挣扎情节,多体现出巴赫金所说的旋风式特点。陀氏小说时常处于紧张状态,矛盾于顷刻间爆发,不可遏止的冲向目标,一是为了喜剧性效果,人格面具的剥落,二是为了信仰的获得或生命体验的升华。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散发出来的气氛都紧张饱和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是因为他关注的是精神世界,而不是现实生活事件。陀思妥耶夫斯基运用了超现实的时空观,将情节集中到危机、转折、灾祸诸点上。他把能否共时并列叙述即共时性作为选材标准的重要依据,将一系列关键性事件集中于偶然的一段时间中,使得事件的发展看来奇异巧合,具有神秘性。陀氏用“门槛”式的时空体制造了大量的狂欢场面,来表现人的精神变化。陀思妥耶夫斯基用高度浓缩的瞬间使得众多思想各显特色,目的是要解决具有永恒性的思想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空间狭窄而阴沉,最大限度地排除了现实生活的外部因素,搭建起进行纯粹思想对话的内部平台。在悲剧情节不可遏制的发展中,魔鬼人物们的思想给激情之火火上加油。当魔鬼代言人的激情与逻辑缠绕起来,成为有激情的逻辑和有逻辑的激情时,他们的心灵与最为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接触会进发出持续的激情灼烧自己和他人。 结论:部分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现代哲学、宗教、文学还是心理学都从陀氏的作品里寻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悲剧哲学的渊源。通过对以上三章的分析,可以看出矛盾对立构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总体审美意识。他通过对魔鬼代言人的描写,刻画和解决人类精神层面的问题,倡导积极的爱。他切实体验了现实的苦难,认为人是自然欠缺的有限体,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称发现了“人身上的人”。他认为即使是魔鬼代言人身上仍带有神圣的品质,但同时他也揭示出了人对上帝赋予的自由的选择与滥用,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断强调只有将人的有限寄托于上帝的无限才得以支撑生命的历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