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产业关联与地理邻近的分析
【6h】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产业关联与地理邻近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

1.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创新点

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2.2案例区已有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北京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制造业服务化

3.1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2北京市产业结构演变

3.3北京市制造业服务化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

4.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2三大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

4.3整体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

4.4主要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

4.5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

4.6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

4.7本章小结

第五章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地理邻近研究

5.1基础数据及其处理

5.2制造业与配套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

5.3制造业与配套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实态模拟

5.4制造业与配套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辨识

5.5制造业与配套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判别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基本结论

6.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既是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但是,基于城市尺度,针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国内研究相对不足。本文以北京为例,基于产业关联与地理邻近的视角,运用相关分析、投入产出模型、实态模拟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产业特征与空间布局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 (1)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与制造业效益提升呈现正相关性,制造业服务化对于提升制造业盈利能力与增长潜力、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北京市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较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并不突出。 (2)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结构不断提升,对批发零售贸易业等传统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下降,对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中间需求比重显著提高,不同类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3)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于下降,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于上升,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支撑作用,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4)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综合技术服务业为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显著。不论是就业人数还是企业数量,综合技术服务业均显著高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前者就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而后者普遍具有企业数量少、就业规模大的特点;前者就业人数和企业数量主要集中在都市区内,而后者呈现明显的郊区化趋势;前者高就业密度值集中于靠近中心区的海淀区内沿和朝阳区内沿,而后者高就业密度值集中于靠近中心区的朝阳区内沿。 (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高高,,热点区域集中于近郊区内沿和中心区外沿,“高低”和“低高”异质性区域集中在“高高”热点区域周围,而“低低”区域广泛分布于远郊区县。但二者集聚与分散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差异,二者就业空间分布的一致性较差,进一步验证了制造业与配套性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空间可分性。 论文在产业配置的基础上,从空间视角探讨制造业与配套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关系,不仅在定量研究方面有所创新,对于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中心、融合制造业产业链的新型产业集群,探索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也是有益尝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