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引导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6h】

超声引导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阴滞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器引导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探讨超声引导下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为临床推广超声引导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提供依据。 方法:择12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器组(T组)二组,每组各60例,分别在超声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30ml。 U组采用美国AcusonSequoia512超声仪,用6~14MHz的线阵高频超声探头扫描喙突旁锁骨下区域,见腋动脉、腋静脉、臂丛神经束的横断面后,在探头的头端进针,针身与超声探头在同一平面,在超声的监视下进针到腋动脉鞘,依次靠近臂丛神经的外侧束、后束和内侧束,各束分别注射局麻药lOml。 T组采用2点刺激法,在距喙突下方1.5cm处为第一穿刺点,NeuroTraceII型刺激仪,导线正极放置在对侧锁骨下,负极与针身绝缘的555—22一07型穿刺针相连。将神经刺激器初始电流设置为lmA,频率为1Hz,利用神经刺激器诱导出相对应的肌肉动作,逐渐减少刺激电流并调节进针的方向和深度,直至电流减至0.5mA以下仍有肌肉颤搐,则说明定位准确,可注入局麻药15ml。根据臂丛神经解剖,第一穿刺点如果引导出肌皮神经或正中神经或桡神经受刺激特征,第二穿刺点应低于第一穿刺点1cm处;第一穿刺点如果引导出尺神经受刺激特征,第二穿刺点应高于第一穿刺点1cm处。 测定操作时间,记录穿刺针在组织中寻找神经进退的调整次数,观察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上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的起效时间、注药后30分钟测定以上神经分布区的痛觉减退情况和肘关节、腕关节的肌力,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麻醉持续时间。 结果:U组病人,超声探头应用6~9mHz42例,10~.14mHz频率18例,均可在喙突旁观察到典型的血管、神经等结构,在超声引导下进针,依次顺利阻滞臂丛神经的各神经束,在超声图象上可观察到局麻药包绕神经束的过程。T组60例病人按照穿刺和引导方法,顺利阻滞臂丛神经。在第一穿刺点引导出屈肘动作28例,屈腕动作18例,伸腕动作M例:在第二穿刺点引导出向尺侧屈腕伴小指收缩动作27例,屈腕动作21例,伸腕动作12例。u组较T组操作时间短(U组3.9±1.6minVsT组5.5±2.7min,P(O.01)。穿刺针在组织中寻找神经进退的调整次数U组少于T组(U组3.8±0.6次VsT组6.1±2.0次,P(O.01)。与T组比较,U组各神经分支支配区麻醉起效时间较短(P(O.01),阻滞效果较好(P(O.01)。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评定:U组麻醉优良率达100%;T组麻醉优良率88.9%,显著低于U组(P(O.01)。麻醉持续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U组390±172minVsT组413±162min,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 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锁骨下臂丛神经的各神经束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实时超声引导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是可行的。超声引导较神经刺激器引导的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是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的引导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