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丽江云杉大痣小蜂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
【6h】

丽江云杉大痣小蜂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前言

1.2大痣小蜂属食植群研究概况

1.2.1大痣小蜂属食植群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

1.2.2大痣小蜂属食植群的寄主及其专一性

1.2.3针叶树大痣小蜂属食植群的产卵机制

1.2.4大痣小蜂属食植群的分布及其传播扩散

1.3丽江云杉大痣小蜂研究概况

1.4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研究地概况

2.1调查地概况

2.2丽江云杉简介

3丽江云杉大痣小蜂的分布区与危害率调查

3.1调查方法

3.1.1分布区调查

3.1.2危害率调查

3.2结果与分析

3.2.1丽江云杉大痣小蜂的分布区

3.2.2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危害率

4丽江云杉大痣小蜂生物学习性观察

4.1材料与方法

4.1.1生活史

4.1.2习性观察

4.2结果与分析

4.2.1丽江云杉大痣小蜂的形态特征

4.2.2丽江云杉大痣小蜂的生活史

4.2.3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各虫态习性

4.3小结

5丽江云杉球果长度、种子数量与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危害的关系分析

5.1引言

5.2材料与方法

5.2.1球果长度与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危害的关系

5.2.2种子数量与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危害的关系

5.2.3数据信息处理方法

5.3结果与分析

5.3.1丽江云杉球果长度与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危害的关系分析

5.3.2丽江云杉种子数量与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危害的关系分析

5.4小结

6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6.1材料与方法

6.1.1发生期与寄主球果种子发育阶段的关系

6.1.2发生与林分类型和立地条件的关系

6.2结果与分析

6.2.1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发生期与寄主球果种子发育阶段的关系

6.2.2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发生与林分类型的关系

6.2.3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发生与立地条件的关系

6.3小结

7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7.1引言

7.2研究方法

7.2.1调查方法

7.2.2数据信息处理方法

7.2.3空间格局的测定方法

7.2.4种群聚集原因分析

7.2.5序贯抽样公式、最适抽样数及抽样部位的确定

7.3结果与分析

7.3.1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幼虫样地调查结果

7.3.2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幼虫空间格局的测定

7.3.3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幼虫聚集原因分析

7.3.4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幼虫空间格局在抽样技术方面的应用

7.4 小结

8丽江云杉及其伴生树种球果挥发性物质与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寄主选择的关系分析

8.1引言

8.2材料与方法

8.2.1球果挥发性物质的提取

8.2.2分析仪器和条件

8.3结果与分析

8.4小结与讨论

9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彩版

展开▼

摘要

丽江云杉大痣小蜂(Megastigmus likiangensis Roques and Sun)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长尾小蜂科(1'orymidae)大痣小蜂亚科(Megastigminae)大痣小蜂属(Megastigmus)。该虫是危害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Franch.)Pritz.)种子的主要害虫,幼虫在健康种子中取食,蛀食胚乳,导致种子中空,失去发芽能力,同时因幼虫和蛹的发育完全在一粒种子内,滞育可持续一年以上,可随造林用种子的调运而传播蔓延。本研究首次对丽江云杉大痣小蜂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幼虫空间格局以及球果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有效控制该虫提供理论依据。 2004~2007年的调查表明丽江云杉大痣小蜂的寄主只有丽江云杉,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丽江市和迪庆州,其球果受害率为41.4~81.3%,种子受害率为5.2~22.0%。 室内饲养结合林间观察表明,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在云南省丽江市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在种子内越冬。成虫于6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和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阴雨天及气温下降时,羽化量减少,活动减弱;成虫在球果上的产卵部位有明显选择性,主要产卵于球果基部的种子里。幼虫孵化始于6月下旬,到翌年的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幼虫期长达10.5个月,蛹期1个月。 2004~2006年对丽江云杉球果的长度、种子数量与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危害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危害果的各长度分布规律与丽江云杉球果的各长度自然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说明该虫的危害不受寄主球果大小的影响。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丽江云杉球果种子总数与健康种子数量以及有虫种子数量之间都有极强的正相关性,而种子总数与干瘪种子数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定期对丽江云杉球果种子发育情况、不同林分类型和立地条件与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危害情况的调查表明:丽江云杉大痣小蜂的发生期与丽江云杉球果种子的发育基本是同步的;丽江云杉大痣小蜂的危害率与林分类型关系密切,成熟林、林缘和单纯疏林球果被害率高,虫口密度大,受害严重,中龄林和郁闭纯林的球果被害率相对较轻;同一地域林分类型相似不同坡向的林分种子被害率差异不大,而随着调查地海拔的升高,丽江云杉种子被害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2006年在丽江市丽江云杉分布区调查5块样地,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测定,确定了最适抽样部位,进行了序贯分析。各聚集度指标均表明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幼虫在林间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Taylor幂法则、Iwao的m-m回归模型和兰星平的m-v、La-m回归分析也证明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幼虫在林间为聚集分布,Iwao回归模型参数说明幼虫个体间相互排斥。各回归模型以La-m回归模型的拟和效果最好。幼虫聚集原因分析表明幼虫的聚集是由由丽江云杉的结实情况、立地条件及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引起的。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树冠南下部结合东下部抽样为最佳抽样部位。以拟和效果较好的Taylor回归模型确定的序贯抽样方程为d(n)=2n±24.797平方根n。采用XAD2吸附法和GC/MS法,对丽江云杉(Picea Iikiangensis(Franch.)Pritz.)球果、韧皮及其伴生树种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Viguiéet Caussen)Cheng et L.K.Fu)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球果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收集和鉴定,并进行了成分和相对含量的对比分析。丽江云杉球果的挥发性物质成分与其韧皮挥发物成分基本相似,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与急尖长苞冷杉和华山松球果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相对含量均有较大差异。分析认为丽江云杉球果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及相对含量与丽江云杉大痣小蜂的危害有相关性,丽江云杉大痣小蜂根据寄主球果挥发性物质成分上的差异寻找寄主,到达寄主后再根据寄主球果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差异来识别产卵场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