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高层建筑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的压差分布特性研究
【6h】

超高层建筑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的压差分布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我国的能源消耗量巨大,其中建筑能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随着能源需求继续增加,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挑战,推行建筑节能变得迫在眉睫。超高层建筑作为新兴的具有独特优势的建筑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高速发展,而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常伴随着高能耗、存在安全隐患、技术不够纯熟等问题,对建筑节能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加快超高层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超高层建筑内的“烟囱效应”现象是导致火灾损失加剧、冬季渗风能耗增加、建筑内出现使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现场测试得到了冬季超高层办公建筑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的压差分布状况,调查分析了“烟囱效应”的作用过程及产生的问题;并针对超高层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不同和内部阻隔方式的不同,对“烟囱效应”的作用状况及竖井冷却的防治措施进行模拟分析,总结了各种措施对渗透能耗的影响及各工况下的热压差系数(TDC)。
   研究结果表明:测试建筑作用在建筑地下层和低层大厅电梯门的压差超过了25Pa,电梯门会出现关闭困难、噪声大等问题,建筑底部大厅入口处有冷风侵入,导致大厅内部温度较低,增加空调能耗;热压差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68~0.9,说明超高层办公建筑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的压差68%以上是作用在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上,会出现大压差引起的问题,应当加强外围护结构的气密性。
   在寒冷地区,随着外墙气密性的增加,“烟囱效应”引起的渗透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设置前室门是减少“烟囱效应”的压差的有效措施,作用在电梯门的压差减小了53%,低层入口压差也满足要求,但是对于严寒地区,还应加设走廊门,加设走廊门后电梯门压差减少了58%,满足要求;采用竖井分区后,电梯门上的压差均减小,作用于地下层电梯门的压差减小了74%;采用竖井冷却的方法后,电梯门上的压差减小了24%,渗入整个建筑的室外冷空气量也减小。
   随着外墙气密性逐渐变好,建筑内部阻隔增多,换气次数逐渐减小,说明“烟囱效应”作用下的渗透能耗逐渐减小;随着建筑内部阻隔越多越严密,热压差系数越小,外墙气密性变好,热压差系数逐渐增大,两种情况渗透量均减少。超高层建筑在设计阶段初期就要考虑“烟囱效应”的影响,从而对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加以修改,对于已建成使用的超高层建筑,可对出现问题的位置进行改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