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胸中下段食管癌放疗中运动规律及剂量学研究
【6h】

胸中下段食管癌放疗中运动规律及剂量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病例基本情况

2.4D-CT图像扫描

3.靶区勾画及数据采集

4.放疗计划的制定及数据收集

5 统计数据处理

结果

1 胸中、下段食管癌GTV几何中心点的移动峰值规律

2 胸段食管癌靶区运动相关因素分析

3 胸段食管癌GTV几何中心点在呼吸时相中的运动规律

4 胸中、下段0%相和50%相靶区放疗受照剂量学比较

讨论

1 呼吸控制技术与4D-CT技术

2 胸中、下段GTV质心动度的运动规律

3 胸段食管癌靶区运动相关因素分析

4 胸中下段食管癌GTV运动对剂量学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英 文 缩 写

致谢

食管癌靶区运动的相关研究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以4D-CT影像为基础探讨胸部不同分段食管癌靶区三维方向上的运动变化规律,研究呼吸运动和靶区内运动对食管癌靶区及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分布影响。
材料和方法:收集30例初治食管鳞癌患者,胸中、下段食管癌各15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61岁;T2分期有2例,T3、T4分期各16、12例。患者均行4D-CT增强扫描并采集10个呼吸时相的CT信息。分别在lO个时相上勾画肿瘤靶区(GTV),以肿瘤中心点位置坐标来确定肿瘤在左右(RL)、前后(AP)和头脚(SI)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并且在0%相和50%相的GTV上常规外扩得到CTV0、CTV5和PTV0、PTV5。在0%相的CT上按照6600cGy/33f的处方剂量来制作计划Plan1,然后将0%相的计划复制到同一病人的50%相CT上计算后得到Plan2。以Plan1和Plan2为基础,比较两种呼吸状态下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的剂量。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对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靶区动度与分期间关系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P<0.05为检验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 胸中段GTV质心在RL、AP、SI方向上移动峰值分别是 0.22 ±0.090cm、0.20±0.080cm、0.38±0.095cm;胸下段GTV移动峰值则分别是0.25±0.087cm、0.26±0.089cm、0.56±0.134cm;胸中段和在两计划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脊髓、双肺、心脏受照剂量在两计划比较中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在呼吸控制技术下胸下段食管癌GTV运动幅度大于胸中段食管癌,本研究认为胸中段食管癌靶区ITV在RL、AP、SI上外扩0.30、0.30、0.50cm可以覆盖95%肿瘤靶区;胸下段食管癌靶区ITV则分别外扩0.30、0.40、0.70cm可以覆盖95%肿瘤靶区。
2、本研究显示呼吸运动仍是影响胸段食管癌GTV运动的主要因素,心脏搏动是次要因素。而分期可能是影响胸段食管癌靶区运动的另一重要因素,分期越晚,食管癌靶区的移动度越小。
3、胸中、下段在自由呼吸状态下两极限时相上靶区受照剂量存在差异,胸中下段PTV在Plan1中的D100、D98、D95高于Plan2;胸下段的CTV Plan1的D100高于Plan2。在分次放疗中呼吸运动和靶区内运动会使肿瘤放疗剂量欠量,可能是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原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