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类方配伍规律研究(Ⅰ)——茵陈蒿主要成分及其对急性肝损伤模型保护作用的代谢物组学研究
【6h】

基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类方配伍规律研究(Ⅰ)——茵陈蒿主要成分及其对急性肝损伤模型保护作用的代谢物组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语表

声明

前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茵陈蒿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肝损伤模型研究现状

第三节代谢物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第二章茵陈蒿有效部位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第三章茵陈蒿主要成分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模型保护作用代谢物组学的研究

第四章茵陈蒿主要成分对酒精急性肝损伤模型保护作用代谢物组学的研究

第六章综合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图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实验属于菌陈蒿汤类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分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柱色谱方法进行了主药茵陈蒿有效成分的分离;应用代谢物组学的方法对茵陈蒿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四氯化碳、酒精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代谢物组学进行探索,阐明了该成分的保肝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传统柱色谱技术,分离并鉴定茵陈蒿有效成分;以代谢物组学为切入点,对其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大鼠四氧化碳和酒精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进行研究。 结果: 1.对茵陈蒿有效部位进行了成分分离与鉴定,分离并得到其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同时,还分离得到了β-谷甾醇、胡萝卜苷、绿原酸、豆甾醇、7-甲氧基香豆素、槲皮素、东莨菪素和6-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等9个化合物,为后续药理及代谢物组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对茵陈蒿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干预后的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模型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借助MS解析理论和主成分分析软件,得到了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模型的5个内源性特征生物标记物,从药物代谢组学角度对6,7-二甲氧基香豆素防治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作出全新解释。 3.对6,7-二甲氧基香豆素干预酒精急性肝损伤模型进行了代谢物组学的研究。通过模型组和空白组的主成分分析,得到了4个内源性特征生物标记物。 通过4个特征生物标记物的轨迹变化分析,从代谢组学角度阐明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酒精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本实验对茵陈蒿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对其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四氯化碳及酒精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保护作用进行了代谢物组学的研究。从代谢物组学角度对其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四氯化碳、酒精所致的动物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别找到了不同动物肝损伤模型的生物标记物并绘制了肝损伤作用趋势图,通过6,7-二甲氧基香豆素干预后对两个模型生物标记物轨迹变化的影响,阐明了茵陈蒿主要成分保肝作用的本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