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抗体防治大肠癌肝转移的实验研究
【6h】

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抗体防治大肠癌肝转移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前 言

实验标本与设备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图

综 述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致 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知识产权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利用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建立小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抗MIF抗体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 方法:将小鼠结肠腺癌细胞(cT26)接种到BALB/c小鼠项背部,约10天后获得实体瘤,再对30只BALB/c小鼠实行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术,术后随机将小鼠分为肝转移观察组和自然生存期观察组(分别用A<,1>、B<,1>组表示)。A<,1>组20只,分别于术后1周、2周、3周、4周随机抽取5只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剖腹观察原位移植瘤体积大小、肝转移癌情况、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及有无腹水等,并对肝组织进行连续病理切片,HE染色,以观察肝转移情况。B<,1>组10只,观察其自然生存期。在上述的实验基础上,再用同样的方法对另外20只BALB/c小鼠行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术,术后随机将小鼠分为抗MIF抗体组和对照组(分别用A<,2>、B<,2>组表示),每组10只。A<,2>组隔天腹腔注射抗MIF抗体,B<,2>组隔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周后经心脏采血处死小鼠,观测盲肠原位肿瘤和肝脏的情况,并对肝组织进行连续病理切片,HE染色,以观察肝转移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A<,2>、B<,2>两组小鼠血清中MIF和MMP-9的浓度。 结果: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术后B<,1>组小鼠自然生存时间为30.4±2.7天。A<,1>组小鼠术后1周、2周肝组织病理检查未见癌转移灶,术后3周见1例(1/5)出现肝转移灶,术后4周见3例(3/5)出现肝转移灶。A<,2>、B<,2>两组中经抗MIF抗体干预的小鼠盲肠原位肿瘤的重量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间肝脏的重量无明显差异,但A<,2>组大肠癌肝转移率明显低于B<,2>组,且A<,2>组血清中MIF和MMP-9的浓度也明显低于B<,2>组。 结论:通过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成功建立了小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并且是研究大肠癌肝转移的理想模型。抗MIF抗体能明显抑制大肠癌的生长,并降低了大肠癌的肝转移率。抗MIF抗体有可能用于防治大肠癌的肝转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