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NTN/PGLA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对面运动神经元存活的影响
【6h】

NTN/PGLA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对面运动神经元存活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前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内容

2正文

2.1材料

2.2实验方法

2.3结果

2.4讨论

3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面神经损伤及再生的研究进展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应用重组NTN(Neurturin)神经营养因子/PGLA(polyglycolic co-lactic acid,聚乙交酯-丙交酯)导管修复,对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与自体神经移植相比较,为提高神经修复的成功率,改善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手术制作新西兰兔左侧面神经低位切断伤+自体神经修复模型,右侧低位切断伤十NTN/PGLA 导管修复模型,运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追踪标记,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对面运动神经元(facial motornucleus,FMNs)的分布,数量和形态进行定性,定量观察。 [结果]: (1)手术后所有动物面运动神经元细胞均出现以细胞凋亡为主要形式(兼有坏死)的死亡。(2)术后早期,NTN/PGLA的修复有效改善细胞形态,细胞形态具可塑性改变,存活神经元细胞记数比自体神经移植侧多(5周,73.67±23.73vs59.88±18.97 p<0.05);术后10周,14周,NTN/PGLA的保护作用减弱,较第5周时同侧存活神经元记数明显减少(5周73.67±23.73vs10周64.50±16.27;5周 73.67±23.73vs14周66.25±22.91 p均<0.05),而术后10周,14周时NTN/PGIA侧与自体神经移植侧存活神经元记数无显著性差异(10周,64.50±16.27 vs 65.96±15.89;14周,66.25±22.91 vs 69.08±21.40.p均>0.05)(3)采用HRP逆行追踪NTN/PGLA侧于术后10周成功标记到FMN,提示可恢复神经缺损段的轴浆流逆行运输,且两侧标记的细胞数无明显差异(10周,25.00±6.49 vs;26.61±8.64;14周,26.72±9.37vs 27.78±7.23p均>0.05)。(4)术后14周自体神经移植侧标记细胞均出现神经元的分布异位,而NTN/PGLA侧仅1例出现。 [结论]: (1)成年动物(兔)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引起面运动神经元死亡,其形式以凋亡为主,兼有坏死;(2)应用NTN/PGLA 导管的修复早期对面运动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效改善细胞的结构形态,恢复神经断端轴浆流逆行运输,长期则可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相当的效果;(3)应用NTN/PGLA导管修复后神经元分布异位明显少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提示较少发生轴突误向再生,减少面肌联带运动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