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汉学视野中的宋代文人趣味
【6h】

美国汉学视野中的宋代文人趣味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美国美学和汉学中的趣味观

第一节 非概念性的趣味

第二节 美国汉学中趣味研究的基础:来自美国美学的思想资源

第三节 美国汉学家的趣味观

第二章 文化中的文人

第一节 美学的秩序:文人趣味的思维基础

第二节 “文人”概念的中西考辨

第三节 求整体兼尽个性:宋代文人的美学秩序

第三章 写作趣味与价值追求

第一节 回应的背景:时文与西昆体诗歌

第二节 不平淡的“平淡”

第三节 以“机智”解“理趣”

第四节 文化生产的视角:江西诗派的构建与宋词的地位变化

第四章 诗画结合中的文人画语

第一节 绘画中的文人身份与场域

第二节 从诗到画:审美经验的跨领域连续

第三节 诗画结合的图像运动模式与观看策略

第四节 幻境:当文人趣味成为一种符号

第五章 书法之法

第一节 “法度”概念背后的文化生态

第二节 书法中的法度之思

第三节 从“法”到“意”的通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论文中涉及的部分宋代书画作品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美国汉学中的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研究,由对中国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综合而成,其中的中国艺术研究也是美国汉学研究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就。然而对美国汉学中的审美领域(特别是其中的艺术研究),国内学界目前关注不足,故笔者试图以美国汉学家对宋代文人趣味这一审美文化内容和美学现象的研究作为突破口,考察其研究内容、方法和其中包含的中西美学与文化对话,并挖掘这一领域对汉学自身和我们对汉学的观照所具有的启示性意义。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从伽达默尔对趣味及欧洲人文传统中相关方面的分析开始,阐述趣味的定义,聚焦于趣味的非概念性、实际性和情境性特征,以及运用趣味概念进入不同文化的审美领域的可能性。其后阐述美国美学在趣味问题上提供了何种思想资源,在此基础上美国汉学家如何涉及、把握和运用趣味这一美学概念。第二章,对所牵涉的趣味问题(同时也是文化问题)的主体----宋代文人的身份、特点、内涵进行剖析,这一剖析主要分为三部分:由于文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对其文化思维方式的辨析,首先应始于对美国汉学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美学的秩序”的分析;从中国传统和美国汉学家的译名与解释分析“文人”这一身份的特定内涵;“美学的秩序”在宋代文人身上的表现。第三章,结合美国汉学家对宋代诗文写作中几个具有宋代特色的实际问题----对“时文”和西昆体诗歌的反应、“平淡”风格、“理趣”、宋词地位变化与江西诗派构建中的文化生产的研究,阐述美国汉学家如何把握这些问题中所包含的宋代文人审美取向和对写作的价值判断,并揭示其研究中注重从个体表达、日常经验、自我养成和社会学美学视角方面进行阐释的特色。第四章,基于宋代士人画、文人画的发展背景,考察美国汉学如何以“诗画结合”这一审美趣味理念为核心、研究宋代文人画学画论和绘画实践中体现的文人趣味。本章揭示了美国汉学家眼中文人所持的“诗画结合”趣味的内涵:文化决定论,绘画中的文人身份和场域,追求从诗到画的审美经验连续性和相应的图像运动与观看策略。对于南宋时期“文人趣味”成为一种图像文化符号这一现象的理解,则体现了美国汉学家的其他视觉研究思路。第五章,以作为书法美学核心的“法度”概念为线索,考察美国汉学家对宋代文人书法美学及其中趣味的研究。美国汉学家将对法度的审美追求的内容理解为由规范的建立和实现达成某种谐和境界或最高真理,是基于秩序感的文化观念;书法中从“唐法”到“宋意”的转变,他们认为其反映的也是对秩序的不同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