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效应及其适应性机制研究——基于金融生态圈的视角
【6h】

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效应及其适应性机制研究——基于金融生态圈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意义、选题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涵义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的国际趋势

第三节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摸式

第四节资产证券化的动因理论

第三章资产证券化优化金融生态圈的金融效应

第一节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银行业优化的金融效应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建设

第三节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金融体系的良性循环

第四章资产证券化宏观金融效应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资产证券化的金融稳定效应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推动效应

第三节资产证券化的金融结构优化效应

第四节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效率提升效应

第五章资产证券化金融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金融生态圈优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微观金融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资产证券化宏观金融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及风险控制机制

第一节我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条件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

第三节债券品种的选择与创新机制

第四节债券风险和SPV风险及其控制机制

第五节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启示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如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效应是指参与金融主体通过利用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程而有效利用金融资源所产生的影响程度。资产证券化金融效可以分为微观金融效应、宏观金融效应和金融生态圈效应。资产证券化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美国债券市场最大的投资品种,并且已经为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对金融领域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术界对资产证券化研究的文章不少,但对资产证券化金融效应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文章不多,从金融生态圈优化的角度去研究则是一种新的突破,尤其对于我国来说,实际的意义强于理论意义。 目前,我国金融生态圈存在的系统性缺陷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结构失衡,股票比重大,债券比重小,其中国债比重又比企业债比重大:商业银行存差扩大和企业融资难并存;商业银行短存长贷和保险基金长存短投并存等。面临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2005年在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开发银行同时发行建元2005-1MBS和开元2005-1ABS资产证券化产品。这说明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的迫切性。资产证券化具有优化金融生态圈的功能,能够促进金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能够弥补金融生态圈的系统性缺陷。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效应除了体现在金融生态圈优化方面,还表现在金融效率提高、金融结构优化、金融市场深化、金融创新和金融稳定等方面。作为论文的重点,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规范和实证研究。文章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对全文风貌能够有-个大概了解。 第二章主要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涵义、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特征、资产证券化基本模式和资产证券化的动因等四个方面内容来说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资产证券化有广义和狭义的涵义,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呈现出内含日渐缩小,外延日渐扩大的趋势和特征。资产证券化从美国起源,然后蔓延和传播到欧洲,再由欧洲传到亚洲、拉丁美洲等世界各地,这些新传入的地区承继了美国资产证券化的特征,并加入本国的新的要素。这样全世界资产证券化就逐渐形成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加拿大模式和澳大利亚模式四种基本模式。资产证券化发展趋势虽然逐渐趋同,但发展动因却日渐多元化,有为拓展融资途径而证券化,有为降低金融主体风险而证券化,又有为降低融资成本而证券化、更多的为增加金融主体的收益而证券化等。在此,我们概括为七种原因。 第三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资产证券化优化金融生态圈的金融效应。首先,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阐述资产证券化对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金融效应,这也是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条件。其次,说明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金融市场建设。金融市场是金融生态圈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生态圈是由无数大小不同的金融市场构成的,有时单个的金融市场就构成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圈,从另一角度看,金融生态圈也就是金融市场,金融生态圈优化也就是金融市场的深化。最后,金融生态圈主体或者金融市场主体通过资产证券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金融体系的良性循环。 第四章从理论上说明资产证券化具有降低金融风险、增强金融稳定,推动金融创新,优化金融结构和提升金融效率等四个方面宏观金融效应。这一章主要进行规范研究和定性分析。 第五章首先构建金融生态圈优化的指标体系,然后就相关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对于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效应的实证分析主要通过对发起人、发行人、SPV和中介人等微观主体进行定量和计量分析,说明资产证券化对微观主体具有降低成本、降低风险和增加收益的金融效应。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宏观金融效应的实证分析主要通过美国的数据回归分析证明资产证券化会改变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和利率期限结构,资产证券化也会加强或者削弱宏观调控效果。 第六章主要探讨债券品种的创新与选择,债券风险、SPV风险及风险控制两个方面的机制问题。通过这些机制可以确保强化资产证券化的正效应,弱化资产证券化的负效应。最后,通过分析美国次级债的危机说明资产证券化会产生新的风险和危机等负的金融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