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慢性并发症调查
【6h】

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慢性并发症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前 言

研究背景

研究人群和方法

研究结果

讨 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综 述氧化应激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附录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1)糖尿病肾病:评价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评价3次随机晨尿白蛋白/肌酐的变异性;评价白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情况。 (2)慢性肾脏病:评价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评价慢性肾脏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情况。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评价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慢性肾脏病、白蛋白尿及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情况。 (4)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评价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颈总动脉管壁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5)附加分析1一代谢综合征: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组III、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糖尿病学会4个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评价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通过比较IDF、ATPIII及WH03个标准及评价心血管疾病危险,试图界定最准确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初步探讨IDF诊断标准中心性肥胖组分汉族人群腰围的界点。 (6)附加分析2一糖尿病控制情况:评价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血糖、血压及血脂的控制情况。 人群和方法: 整群抽样选中上海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1039例,依据资料完整性分别有1018例纳入糖尿病肾病分析,1009例纳入慢性肾脏病分析,762例纳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析,824例纳入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分析,1008例纳入代谢综合征附加分析。依据IDF、IDF西太平洋地区、CDS和美国糖尿病协会对糖尿病者的治疗建议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情况。 结果: (1)糖尿病肾病: 1)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白蛋白尿患病率为49.6%,其中微量白蛋白尿41.4%,大量白蛋白尿8.2%。 2)微量白蛋白尿和收缩压、性别(女性)和腰围明显相关,大量白蛋白尿和收缩压、糖尿病病程明显相关。 3)3次随机晨尿白蛋白/肌酐分期白蛋白尿的观察一致率分别为73.3%、64.5%及77.5%。单1次晨尿白蛋白/肌酐与3次晨尿白蛋白/肌酐判断白蛋白尿分期的观察一致率分别为85.8%、87.6%及81.9%。 4)大量白蛋白尿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百分比(59.2%)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者(24.6%)和正常白蛋白尿者(16.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百分比。 5)大量白蛋白尿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较大量白蛋白尿不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空腹血糖和HbAlc更高。 (2)慢性肾脏病: 1)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的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63.9%,其中1期为8.8%,2期为22.3%,3-5期即低肾小球滤过率为32.8%。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 2)慢性肾脏病者较非慢性肾脏病者年龄更长,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尿素氮、尿酸、肌酐和第1次尿白蛋白/肌酐更高。 3)男性低。肾小球滤过率的比例高于女性,女性慢性肾脏病1—2期的比例高于男性。 4)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女性、高龄、收缩压和血肌酐。 5)无慢性肾脏病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例为15.6%,慢性肾脏病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例为27.6%。 6)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性别、年龄和白蛋白尿分期等变量后,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仍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明显相关。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767例患者完成眼底摄片,其中不能分级者95例,可以分级者672例。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较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年龄更长,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HbAlc、尿素氮和肌酐更高。 3)672例可以分级的2型糖尿病者中,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45例,其中轻度59例,中度75例及重度11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9例。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在不同性别问无显著性差异,随年龄、糖尿病病程、HbAlc的增加而增加。 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病程及空腹血糖。 6)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大量白蛋白尿的比例仅为3.1%,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大量白蛋白尿的比例高达33.3%。 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低肾小球滤过率的比例明显增加,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低肾小球滤过率的比例为25.1%,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低。肾小球滤过率比例高达55.6%。 (4)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1)730例患者完成颈总动脉内膜中膜的测量,其中170例(23.3%)患者显示颈总动脉管壁增厚。 2)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总动脉管壁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和血胆固醇。 3)809例患者完成颈动脉斑块的测量,其中300例(37.1%)患者显示颈动脉斑块。 4)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及空腹血糖。 (5)附加分析1--代谢综合征分析:1)IDF、ATPIII、WHO和CDS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定义的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50.0%、55.7%、70.0%和51.2%。ATPIII标准定义的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1%和30.2%。 2)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腰围、腰臀比更大,女性患者体重指数较男性患者更高。 3)IDF标准定义的代谢综合征者较ATPIII和WHO标准定义的代谢综合征者腰围、体重指数更大。 4)IDF和ATPIII标准的诊断一致率(同时诊断为是或否)为69.9%,IDF和WHO标准的诊断一致率为70.2%。 5)IDF标准定义的代谢综合征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WHO和ATPIII标准定义的代谢综合征者更厚,颈动脉斑块的比例更高。 6)如果将IDF诊断标准中心性肥胖组分男性腰围的界点从90cm调整至85cm,男性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从35.2%升至55.3%,并且新诊断的男性代谢综合征者较原IDF标准定义的代谢综合征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更厚。 (6)附加分析2一糖尿病控制情况分析: 1)空腹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的比例分别为18.1%(CDS及IDF西太平洋地区建议),15.O%(IDF建议)及33.8%(ADA建议);HbAlc<6.5%及<7.O%的比例分别为38.1%及54.2%。 2)收缩压<130mmHg的比例为24.7%,舒张压<80mmHg的比例为29.5%,血压<130/80mmHg的比例为15.O%。 3)总胆固醇<4.5mmol/L的比例为21.6%;甘油三酯<1.5mmol/L、<1.7mmol/L及<2.3mmol/L的比例分别为44.7%、55.8%及75.3%;低密度脂蛋白<2.5mmol/L的比例为24.7%;高密度脂蛋白>1.Ommol/L及>1.1mmol/L的比例分别为75.0%及61.6%。 4)将HbAlc<6.5%,血压<130/80mmHg及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定义为全面达标,全面达标率仅为2.71%。 结论: (1)糖尿病肾病: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己诊断2型糖尿病者白蛋白尿患病率惊人;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异较大,3—6月收集3次尿液测定尿白蛋白/肌酐较为合理;大量白蛋白尿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高达59.2%,大量白蛋白尿伴有明显高血糖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更可能为糖尿病‘肾病。 (2)慢性。肾脏病: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与西方糖尿病人群患病率相似;即使正常白蛋白尿者也应积极评价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可能预见糖尿病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21.6%,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1.3%;血糖和糖尿病病程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尿可能预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更应评价。肾小球滤过率。 (4)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颈总动脉管壁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比例分别为23.3%和37.1%,应该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等危险因素。 (5)附加分析1--代谢综合征分析:IDF、ATPIII、WHO和CDS诊断标准计算的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50.0%、55.7%、70.0%和51.2%。诊断汉族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者的代谢综合征IDF诊断标准优于ATPIII和WHO诊断标准,其可以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IDF标准中心性肥胖组分的男性腰围界点从90cm调整至85cm可能可以更好地预测动脉粥样硬化。 (6)附加分析2一糖尿病控制情况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的全面达标率仅为2.71%,有必要进一步严格社区糖尿病者的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