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澄城县地质灾害区划与防治对策研究
【6h】

澄城县地质灾害区划与防治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思路

2澄城县自然地质环境条件

2.1地理位置

2.2地形地貌

2.3气象与水文特征

2.3.1气象

2.3.2水文

2.4地层岩性

2.5地质构造

2.6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7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

2.7.1岩体

2.7.2土体

2.8地下水类型与特征

2.8.1地下水类型及分布

2.8.2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2.9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特征

3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特征

3.1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特征

3.1.1地面塌陷

3.1.2崩塌

3.1.3滑坡

3.1.4泥石流

3.2地质灾害分布及发育规律

3.2.1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3.2.2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3.3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3.3.1滑坡、崩塌的形成条件

3.3.2采空塌陷的形成条件

3.3.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4澄城县地质灾害系统分析

4.1澄城县地质灾害特性概述

4.1.1澄城县地质灾害的相互关联性

4.1.2澄城县地质灾害的分形分维特性

4.2关联性分析

4.3分形分维

5澄城县地质灾害区划

5.1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5.1.1分区的原则

5.1.2评价因素集的确定及分析

5.1.3子图层权重系数的确定

5.1.4图层叠加分析

5.1.5分区评价

5.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5.2.1危险性评价概述

5.2.2评价因子的选取

5.2.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2.4评价的因子的取值和分级

5.2.5评价单元的划分

5.2.6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5.2.7评价模型的建立

5.2.8分区评价

5.2.9地质灾害危险性趋势分析

6澄城县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6.1研究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6.1.1斜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6.1.2采空塌陷的防治

6.2澄城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与建议

6.2.1加强地质环境管理

6.2.2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的组织监督管理机构

6.2.3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大力普及地质灾害科学知识

6.2.4加强研究区地质灾害的研究力度

6.2.5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6.2.6实行地质灾害的分级管理,推动减灾社会化

6.2.7合理规范人类工程活动

7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澄城县位于关中盆地东北部,地形较为复杂,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和安全,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本文分析了澄城县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等。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分形分维理论,得出澄城县地质灾害系统具有空间分形特征,且分维值为0.89,从而证明了随机选取澄城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个数上排名前4的乡镇的地质灾害影响因子进行关联性分析的结果是可靠的,可以用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年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对澄城县的地质灾害进行分区研究。 根据对澄城县地质灾害分析得到的结果,将主要控制因素(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和影响因素(年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运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出澄城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依据该区域自然地质环境条件,选用岩土体类型、断裂分布密度、地面坡度、相对高差、地貌类型、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植被覆盖率、人类工程活动八个评估因子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将全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无危险区四个区。分析的结果与各区的实际灾情是基本吻合的,证明所用方法在地质灾害区划研究中的应用是科学合理的。 澄城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以避让为主,其次为工程治理,同时要注重监测,并与生物治理相结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