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益脑方加后溪穴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
【6h】

针刺益脑方加后溪穴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病例选择

(一) 一般资料

(二) 病例选择标准

二、 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

(二) 观察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统计学方法

三、 研究结果

(一) 两组治疗前 TCD 的比较

(二) 两组治疗后 TCD 变化的比较

四、 不良反应及分析

讨论

一、 中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二、 近十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研究概况

(一) 取穴

(二) 治疗

三、 西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一) 病因病机

(二) 治疗

四、 处方选穴依据

(一) 益脑方的组方依据

(二) 后溪及远端选穴的理论依据

五、 结果探讨

(一) 结果分析

(二) 机理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针刺颈性眩晕患者风府、百会(益脑方)加双后溪穴,并与单纯针刺风府、百会穴相对照,观察两者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穴治疗颈性眩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临床研究选取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针刺前后两组患者TCD所示的BA、双侧VA、PICA血流速度变化。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组是否有差异。结果:通过针刺前后组内比较与组间差值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得出:针刺益脑方加后溪穴对改善BA高流速型、VA高流速型、PICA低流速型血流速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针刺益脑方加后溪穴可明显改善BA高流速型、VA高流速型、PICA低流速型的血流速度;组间差值比较,在改善BA高流速型、VA高流速型血流速幅度上,观察组有大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针刺益脑方加后溪穴有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益脑方组方配穴治疗颈性眩晕提供了客观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